第一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
人类有关神经系统和或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感性认识由来已久。古希腊医生Galen曾注意到忧郁的妇女较乐观的女生易罹患癌症。祖国医学对七性(喜、怒、衷、思、悲、恐、惊)致病也早有直觉和经验性的描述,提示情绪因素至少可部分地影响机体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免疫力,从而加速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西方医学的许多早期观察均说明应激性刺激可导致疾病或促进发病。直至1919年,Ishigami的工作才为以上的经验积累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他发现在慢性结核病患者,情感挫折可明显削弱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咸噬能力,并提出情绪性应激可导致免疫抑制。继后,受巴甫洛夫学说的影响,Metalnikov等于1924年证明,经典式条件反射可改变免疫反应,说明免疫系统亦接受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有力影响。这一事实得到反复证实,并已成为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重要研究领域。1936年,Selye分析了一系列伤害性刺激对机体的影响,发现诸如缺氧、冷冻、感染、失血、中毒和情绪紧张等均可引起肾上腺皮质肥大,胸腺萎缩,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减少等变化,他将这群征候称为“应激”(sterss),并确定这些变化系由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由此证明了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嗣后,不断有报道描述神经精神因素及内分泌因素对免疫功能、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影响。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由于中枢毁损方法在神经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发现某些中枢神经核团或区域参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如可改变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及循环血中抗体深度等。1972年苏联学地得Korneva等发现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脑内某些区域神经元放电发生改变。瑞士学者Besedovsky等实验也得到类似结果。与此相近,神经内分泌学也因下丘脑促垂体激素释放或释放抑制激激素如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erleasing hormone,TRH)、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uteinzing-hormonereleasing hormone,LHRH)、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分离、纯化和鉴定,进一步证明应激是一典型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而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自然应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结果。然而,这一时期与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相关的工作总体处于低潮,因免疫学家们更关注的是免疫系统的内部调节和机制,且许多免疫现象和过程可在离体条件下重现,故主观上忽视了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在免疫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另一方面,神经生理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们也仅关注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及突触传递等课题而无暇它顾,同时在客观上也受技术条件及各学科发展深度的限制。
进入八十年代后,由于技术方法的进步和新的学说和理论的问世,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间的关系探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渐趋成形,这主要基于下述事实:
(1)众多的神经递质、神经肽及激素于在体和离体条件下可影响免疫细胞及免疫应答的各环节。
(2)免疫细胞上及胞内有多种神经递质、神经肽或激素的受体的表达。
(3)免疫细胞可合成某引起神经肽或激素。
(4)神经细胞及内分泌细胞均可合成及分泌免疫分子(如细胞因子等),且细胞因子对内分泌影响亦极为广泛。
(5)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间存在双向往返的反馈联系。
(6)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
围绕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交互影响,还有众多名词术语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反映,如神经免疫学(neuroimmunology),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行为免疫学(behavioral immunology),免疫精神病学(immunopsychiatry),神经免疫发生(neuroimmunogene-sis),神经免疫调节(neuroimmunomodulation)等,Blalock提出的“神经免疫内分泌学”,因精神心理活动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主功能,精神疾患的发生有深刻的神经内分泌基础,且以上各术语的共同基础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即为“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neuroimmunoendocrine network)。
迄今,已有几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专著问世,已举办了数届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相关的国际会议,出版了儿种国际性杂志如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Brain Behav Imm等,每年有众多论文发表,并散见于各相关领域。此领域的研究工作在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广泛开展,较知名的研究者有Ader,Blalock,Sharp,Dinarello,Fontana,Besedovsky,Berczi等。我国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研究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较有系统性的工作始于八十年代中期,较系统从事此领域研究的北京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等,零散的工作遍及许多省市医学院校和科研单位。相信这门新兴学科在我国能引起文学注意并取得发展。

-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环路《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引论《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神经梅毒与艾滋病《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神经末梢《组织学与胚胎学》
- 神经梅毒《神经病学》
- 神经母细胞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神经科临床的各种辅助检查《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神经母细胞瘤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神经科疾病理疗《理疗学》
- 神经内分泌系统《核、化学武器损伤》
- 神经精神药理学受体结合实验的临床意义《医院药学》
- 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细胞化学《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的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
- 神经内科病历《病历书写规范》
- 神经节、脊髓、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的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
- 神经内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医学免疫学》
- 神经胶质细胞《组织学与胚胎学》
- 神经肉芽肿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神经胶质《人体解剖学》
- 神经生物学《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神经检查及辅助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神经疾病的护理《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神经衰弱《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神经肌肉性疾病的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
- 神经衰弱《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神经肌肉传递障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神经衰弱《手穴手纹诊治》
- 神经肌肉病变《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神经衰弱《老年百病防治》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第一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
-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
- 第二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应用
- 一、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二、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三、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粘附分子
- 第一节 粘附分子的种类和结构
- 第二节 粘附分子的表达的调节
- 第三节 粘附分子的功能
- 一、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 二、粘附分子与淋巴细胞的归巢
- 三、粘附分子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
- 四、粘附分子参与细胞发育、分化、附着及移动
- 五、粘附分子与肿瘤
- 六、 粘附分子与凝血
- 七、粘附分子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 第四节 可溶性粘附分子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和特点
-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多样性
- 第三节 T细胞受体基因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 一、白细胞介素(IL)
- (一)IL-1
- (二)IL-2
- (三)IL-3
- (四)IL-4
- (五)IL-5
- (六)IL-6
- (七)IL-7
- (八)IL-8
- (九)IL-9
- (十)IL-10
- (十一)IL-11
- (十二)IL-12
- (十三)IL-13
- (十四)IL-14
- (十五)IL-15
- 二、集落刺激因子(CSF)
- 三、肿瘤坏死因子
- 四、干扰素(IFN)
- 五、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 六、趋化因子
- 七、其它细胞因子
- 八、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补体的分子生物学
- 第六章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 第一节 MHC基因图及其遗传特征
- 第二节 MHC抗原的结构及检测
- 第三节 MHC中的单体型
- 第四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
- 第五节 HLA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淋巴细胞群及其亚群
- 第八章 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 第一节 TCR/CD3复合体
- 第二节 蛋白酪氨酸激酶
- 第三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
- 第四节 G蛋白和磷脂酶C
- 第五节 蛋白激酶C
- 第六节 T细胞基因的转录激活及其表达
- 第七节 经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分子基础
- 第八节 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常用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免疫网络学说及其在医海陆空中的应用
- 第一节 独特型和抗独特型
- 第二节 免疫网络学说
- 第三节 抗独特型抗体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引论
- 第一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节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 第三节 神经和内分泌(或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
- 一、神经内分泌对免疫功能调控的生物学基础
- 二、激素、神经肽及神经递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三、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四、神经系统定位损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五、条件反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四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 一、免疫应答过程中神经及内分泌变化
- 二、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三、胸腺肽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 四、免疫功能在神经及内分泌组织中的体现
- 第五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环路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