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补体的分子生物学
补体系统由30多种蛋白分子所组成,是迄今所知机体中最复杂的一个限制性蛋白水解系统(limited proteolysis system),根据各成分功能不同,将它们分为三组。第一组为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共14个蛋白分子。即C1(含三个亚组分:C1q、Clr和Cls)、C4、C2、C3、C5、C6、C7、C8、C9、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其中C1、C4和C2仅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活化;B因子、D因子和P因子仅参与替代途径的反应;C5-9则为上术两条激活途径共同的末端效应序列。第二组为调节与控制补体系统活化的分子,包括:C1抑制物(C1INH),C4结合蛋白(C4bp)、膜辅因子蛋白(MCP)、促衰变因子(DAF)、蛋白S(PS)、H因子、Ⅰ因子、血清羧肽酶N、S蛋白、CD59、SP40/40及同种限制因子(HAF),又称C8结合蛋白(C8bp)。第三组为补体的受体分子,有C1q受体(C1q-R)、I型补体受体(CR1)、Ⅱ型体受体(CR2)、Ⅲ型补体受体(CR3)、Ⅳ型补体受体(CR4)、Ⅴ型补受体(CR5)、H因子受体(fH-R)及C3a受体(C3a-R)和C5a受体(C5a-R)等。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绝大多数补体固有分子均以非活化形式存在于血清中,当受到某种激活剂作用后,即出现一系列级联反应,各种补体固有分子依次活化,最终产生溶细胞性效应。补体分子在活化过程中,可不断形成具有酶活性的中间复合体(如C4b2a,C4b2a3b,C3bBb及C3(b)nBb等),裂解有关的补体分子产生多种活性肽和蛋白片段,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但补体系统的级联活化反应,又受着各种调节分子的严格控制,借以限制补体活化的程度及维持体内补体水平的平衡。
补体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吞噬和溶解靶细胞。因此,是机体免疫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除外来抗原的侵害,维护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在一些非免疫性因素的刺激下,补体系统的活化又可产生炎症反应,并影响凝血及纤溶系统,导致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因此,补体既是生理性的防御物质,又是造成病理性损伤的介质。
8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已对绝大多数补体分子的基因克隆成功,并揭示了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从而为研究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结构及功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章将着重介绍各种补人本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

- 补体的分子生物学《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补体蛋白结构的共同性《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补体的合成及代谢《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应《医学免疫学》
- 补体的结构及遗传学特征《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补汤方《备急千金要方》
- 补体的理化性质《医学免疫学》
- 补胎汤《备急千金要方》
-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医学免疫学》
- 补损当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补体的遗传学特征《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补损《养生导引秘籍》
- 补体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补损《丹溪心法》
- 补体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补髓汤《老年百病防治》
- 补体分子的组分和命名《医学免疫学》
- 补髓丹《是斋百一选方》
- 补体固有成分的分子结构及功能《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补实《中医词典》
- 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医学免疫学》
- 补生泻成《中医词典》
- 补体结合试验《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补肾滋肾《中医妇科学》
- 补体缺陷病《医学免疫学》
- 补肾壮阳与冬令进补的意义何在?《中医之钥》
- 补体受体《医学免疫学》
- 补肾种子丸(兼治中脘疼虚弱)《毓麟验方》
- 补体受体的结构及功能《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补肾阴《中医词典》
- 补体受体及其免疫学功能《医学免疫学》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第一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
-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
- 第二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应用
- 一、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二、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三、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粘附分子
- 第一节 粘附分子的种类和结构
- 第二节 粘附分子的表达的调节
- 第三节 粘附分子的功能
- 一、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 二、粘附分子与淋巴细胞的归巢
- 三、粘附分子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
- 四、粘附分子参与细胞发育、分化、附着及移动
- 五、粘附分子与肿瘤
- 六、 粘附分子与凝血
- 七、粘附分子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 第四节 可溶性粘附分子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和特点
-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多样性
- 第三节 T细胞受体基因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 一、白细胞介素(IL)
- (一)IL-1
- (二)IL-2
- (三)IL-3
- (四)IL-4
- (五)IL-5
- (六)IL-6
- (七)IL-7
- (八)IL-8
- (九)IL-9
- (十)IL-10
- (十一)IL-11
- (十二)IL-12
- (十三)IL-13
- (十四)IL-14
- (十五)IL-15
- 二、集落刺激因子(CSF)
- 三、肿瘤坏死因子
- 四、干扰素(IFN)
- 五、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 六、趋化因子
- 七、其它细胞因子
- 八、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补体的分子生物学
- 第六章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 第一节 MHC基因图及其遗传特征
- 第二节 MHC抗原的结构及检测
- 第三节 MHC中的单体型
- 第四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
- 第五节 HLA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淋巴细胞群及其亚群
- 第八章 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 第一节 TCR/CD3复合体
- 第二节 蛋白酪氨酸激酶
- 第三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
- 第四节 G蛋白和磷脂酶C
- 第五节 蛋白激酶C
- 第六节 T细胞基因的转录激活及其表达
- 第七节 经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分子基础
- 第八节 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常用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免疫网络学说及其在医海陆空中的应用
- 第一节 独特型和抗独特型
- 第二节 免疫网络学说
- 第三节 抗独特型抗体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引论
- 第一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节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 第三节 神经和内分泌(或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
- 一、神经内分泌对免疫功能调控的生物学基础
- 二、激素、神经肽及神经递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三、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四、神经系统定位损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五、条件反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四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 一、免疫应答过程中神经及内分泌变化
- 二、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三、胸腺肽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 四、免疫功能在神经及内分泌组织中的体现
- 第五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环路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