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L-3
1981年Ihle等发现ConA刺激小鼠脾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含有一种因子,能提高裸鼠脾脏淋巴细胞成熟淋巴细胞标志20-α-羟固醇脱氢酸(20-α-hydroxysterioddehydrogenase,20αSDH)的阳性率,命名为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由于IL-3可刺激多能干细胞和多种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又称为多重集落刺激因子(multi-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ulti-CSF)。
1.IL-3的产生 主要由活化T细胞或T细胞克隆产生。小鼠髓样单核细系(myelomonocytic cell line) WEHI-3B细胞系可自发产生一定水平的IL-3。此外,胸腺上皮细胞、活化小鼠肥大细胞等也可表达IL-3。
2.IL-3的分子结构和基因 1984年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从ConA刺激小鼠T细胞和WEHI-3B细胞中提取高活性部分mRNA,逆转录成cDNA,进行克隆化和DNA序列分析。编码小鼠IL-3和GM-CSF的基因都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IL-3的基因组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cDNA编码166氨基酸残基,N端26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此外N端另有数个氨基酸残基可能被血清蛋白酶所切除。成熟小鼠IL-3由131氨基酸残基组成,含有糖基,分子量为25~28kDa。
1986年美籍华人杨育中从长臂猿T白血病细胞株MLA144中提取IL-3mRNA,成功地获得长臂猿IL-3cDNA(gIL-3cDNA),后又用gIL-3cDNA作为探针筛选人IL-3基因组DNA,并克隆成功。人IL-3基因结构与小鼠相似,由5个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人与鼠IL-3DNA约有45%同源性,氨基酸有29%同源性,但人鼠间IL-3生物学作用无交叉反应。人和长臂猿IL-3有高度同源性,成熟的IL-3分子都由1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仅11个氨基酸残基不同,在第16位和84位上2个半胱氨酸残基在分子内形成二硫键,此外还有2个N糖基化点 。在体外糖基不影响IL-3的生物学活性。hIL-3启动子上游调控区含有多个转录调控子同源位点,其中AP-1(TGAGTCA)位于-301处,CREB(TTACGTCT)位于-147处,NFAT-1(GATGAATAAT)位于-156处,CK-1(GAAGGTTCCA)位于-126处,CK-2(TCAGATAA)位于-115处。hIL-3转录调控主要受上游两个顺式调控区的调控。第一个位于-121到-161之间,它对于hIL-3转录激活最为重要,其间除含有CREB、NFAT-1外,新发现了对hIL-3表达起决定作用的转录调控蛋白结合位点,该位点被命名为NF-IL-3-A(ATGAATAA)。第二个调控区位于-301处的AP-1位点,AP-1位点能强有力地增强hIL-3基因的转录。此外,最近还发现了hIL-3转录抑制调控区,位于-250和-271之间,称为NIP位点。目前认为位于其上游-301处AP-1对hIL-3的转录增强作用是通过消除NIP对hIL-3基因转录的抑制来实现的。
人IL-3以及IL-4、IL-5、IL-13、GM-CSF、M-CSF、M-CSF受体(c-fms编码产物)、PDGFR(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和CD14的基因都定位于第5号染色体。这种在一定区域内连锁的现象可能与协同调节造血过程有关,并可能与骨髓发育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原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顽固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等疾病的发病有关。
3.IL-3受体 分子量为140kDa,属于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超家族成员,而且具有2个该家族的结构域,IL-3R胞浆区是酪氨酸激酶的底物。有关IL-3Rβ链参见本节GM-CSF受体和本章第三节。
4.IL-3的生物学活性 IL-3与其它集落刺激因子的生物学作用见表4-4。除具有多重集落刺激作用外,最近发现IL-3可刺激皮肤上皮细胞、CD4-CD8-TCRαβ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增殖,阻止肥大细胞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

- IL-3《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3《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3的检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IL-2的检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IL-4《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2《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5《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2《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6《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1的检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IL-6《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15《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7《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14《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8《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13《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8《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12《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9《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11《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odogen碘化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IL-10《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r基因《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L-1《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r基因控制T-B细胞间的协作《医学免疫学》
- IL-1《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的活化《生理学》
- Ig重链基因的结构和重排《医学免疫学》
- I型补体受体《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g重链基因的结构和重排《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I因子《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第一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
-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
- 第二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应用
- 一、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二、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三、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粘附分子
- 第一节 粘附分子的种类和结构
- 第二节 粘附分子的表达的调节
- 第三节 粘附分子的功能
- 一、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 二、粘附分子与淋巴细胞的归巢
- 三、粘附分子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
- 四、粘附分子参与细胞发育、分化、附着及移动
- 五、粘附分子与肿瘤
- 六、 粘附分子与凝血
- 七、粘附分子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 第四节 可溶性粘附分子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和特点
-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多样性
- 第三节 T细胞受体基因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 一、白细胞介素(IL)
- (一)IL-1
- (二)IL-2
- (三)IL-3
- (四)IL-4
- (五)IL-5
- (六)IL-6
- (七)IL-7
- (八)IL-8
- (九)IL-9
- (十)IL-10
- (十一)IL-11
- (十二)IL-12
- (十三)IL-13
- (十四)IL-14
- (十五)IL-15
- 二、集落刺激因子(CSF)
- 三、肿瘤坏死因子
- 四、干扰素(IFN)
- 五、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 六、趋化因子
- 七、其它细胞因子
- 八、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补体的分子生物学
- 第六章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 第一节 MHC基因图及其遗传特征
- 第二节 MHC抗原的结构及检测
- 第三节 MHC中的单体型
- 第四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
- 第五节 HLA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淋巴细胞群及其亚群
- 第八章 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 第一节 TCR/CD3复合体
- 第二节 蛋白酪氨酸激酶
- 第三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
- 第四节 G蛋白和磷脂酶C
- 第五节 蛋白激酶C
- 第六节 T细胞基因的转录激活及其表达
- 第七节 经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分子基础
- 第八节 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常用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免疫网络学说及其在医海陆空中的应用
- 第一节 独特型和抗独特型
- 第二节 免疫网络学说
- 第三节 抗独特型抗体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引论
- 第一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节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 第三节 神经和内分泌(或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
- 一、神经内分泌对免疫功能调控的生物学基础
- 二、激素、神经肽及神经递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三、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四、神经系统定位损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五、条件反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四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 一、免疫应答过程中神经及内分泌变化
- 二、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三、胸腺肽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 四、免疫功能在神经及内分泌组织中的体现
- 第五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环路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