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带兼目疾论

《银海指南》书籍目录

经者,经脉也。血随气行,周身旋转,应月而下,不失其常,故即谓之经水。带者,带脉也,环束如带,管摄诸经,失其所司,时流秽浊,故即谓之带下。女科首重调经,其人心脾充旺,则经候如常。盖脾输五谷之津液,归于心,入于脉,变赤而为血,血有余则注于冲任而为经水。苟心脾衰弱,便有参差不月之虞。血虚者,后期而至,血热者,先期而来。阴气胜阳,则血不营运,故令乍少。阳气胜阴,则血流散溢,故令乍多。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则血亦结。郁怒过度则气逆,气逆则血亦逆。气血结逆于脏腑经络之间,而经闭不通矣。又有经前误食冷物,遏抑阳明之路,阻其血脉,每次经来,必先腹中作痛,或筋骨酸疼,经后风寒乘虚客于胞门,伤其冲任,所生之血不能宣流而下,断续淋漓,或成块作片,此皆当察其虚实而治之也。经闭不调,皆有目患。盖目为血脉之宗,血不足,则脾脏失职,不能归明于目,而且肝木无制,必然化火生风,为星翳雾障,甚则挟相火上行,刑克水源,为瞳神淡白。经水逆行而上,目中清纯之膏,为浊阴扰乱,或为瘀血灌睛,或为胭脂内障。先贤治法,气虚阴胜者,四君子主之。气滞者,四君加香附延胡索调之。血虚阳胜兼热者,四物加芩连丹皮清之。血实有瘀者,四物加桃仁红花破之。忧思者,归脾汤补之。郁怒者,加味逍遥散,佐以越鞠丸达之。经来胀痛者,当归抑气散行之。风寒内客者,当归养荣汤薤白以温之散之。带之为病,五脏六腑皆有之。《产宝》云∶带下三十六疾,分十二症九痛七害五伤。然总而论之,不过虚实二字,故后人只以赤白言之。凡风寒湿热客于胞门,传至脏腑,结于带脉,津液因之涌溢而出,必辨其色赤者为热,白者为寒,青者为风,黄者为湿。内经言白蛊白液白淫,皆主任脉为病,治宜专固任脉。若因脾虚,中气下陷,不能统固,宜补中升阳。或因心肾不交,相火蒸烁膏液,宜交通心肾。若兼目疾,因于风寒湿热者,必翳障羞明。因于脾虚心肾不交者,必午后干涩,甚则瞳神昏暗,皆由津液暗耗,无以滋荣。总宜闭其精窍,开其水道,庶清浊得分,更兼用补其气血,和其阴阳。气血旺,则客邪无隙可乘,阴阳和,则水火得以既济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银海指南》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银海指南》书籍目录
  1. 经带兼目疾论《银海指南》
  2. 经从上逆《中医词典》
  3. 经带面《饮膳正要》
  4. 经从口鼻逆行《奇效简便良方》
  5. 经淡如水《中医词典》
  6. 经从口鼻出咳嗽气急《女科秘要》
  7. 经导管灌注药物治疗《医学影像学》
  8. 经从口鼻出《竹林女科证治》
  9. 经导管栓塞术《医学影像学》
  10. 经从大小便出《竹林女科证治》
  11.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医学心理学》
  12. 经刺论《针灸大成》
  13. 经典激活途径《医学免疫学》
  14. 经刺《针灸素难要旨》
  15. 经典免疫学时期《医学免疫学》
  16. 经刺《古今医统大全》
  17. 经典神经递质《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18. 经刺《中医词典》
  19. 经度篇《古今医统大全》
  20. 经刺《中医名词词典》
  21. 经断《中医词典》
  22. 经迟《中医词典》
  23. 经断(经绝)《中医名词词典》
  24. 经常用药自有奇功《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5. 经断复来《中医词典》
  26. 经产之剂(十二首、附方二十二)《汤头歌诀》
  27. 经断复来《中医妇科学》
  28. 经不调由阴阳盛衰所致论《女科经纶》
  29. 经断前后诸证《中医妇科学》
  30. 经不调属风冷乘虚客胞中论《女科经纶》
  31. 经断前后诸症《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