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调气(十七)

《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夫百病皆生于气,正以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故其在外则有六气之侵,在内则有九气之乱。而凡病之为虚为实,为热为寒,至其变态,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止一气字足以尽之。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是为明哲不凡者,乃能独见其处。撮而调之,调得其妙,则犹之解结也,犹之雪污也。污去结解,而活人于举指之间,诚非难也。然而人多难能者,在不知气之理,并不知调之法。即自河间相传以来,咸谓木香槟榔可以调气,陋亦甚矣。夫所谓调者,调其不调之谓也。凡气有不正,皆赖调和。如邪气在表,散即调也;邪气在里,行即调也;实邪壅滞,泻即调也;虚羸困惫,补即调也。由是类推,则凡寒之、热之,温之、清之,升之、降之,抑之、举之,发之、达之,劫之、夺之,坚之,削之,泄之、利之,润之、燥之,收之、涩之,缓之、峻之,和之、安之。正者,正之。假者,反之。必清必静,各安其气,则无病不除。是皆调气之大法也。

此外有如按摩导引、针灸熨洗,可以调经络之气。又如喜能胜忧,悲能胜怒,怒能胜思,思能胜恐,恐能胜喜,可以调情志之气。又如五谷、五果、五菜、五畜可以调化育之气。

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避风寒,节饮食,慎起居,和喜怒,可以调卫生之气。及其至也,则精气有互根之用,阴阳有颠倒之施。或以塞之而实以通之,或以启之而实以封之,或人见其有而我见其无,或病若在此反以治彼。惟智者能见事之未然,惟仁人能惜人之固有。若此者,何莫非调之之谓。人能知此,岂惟却病。而凡内而身心,外而庶政,皆可因之而无弗调矣。甚矣,调之为义,其道圆矣!其用广矣!有神有据,无方无隅,有不可以言宣者,言难尽意也。有不可迹拘者,迹难求全也。故余于本门,但援经悉理,不敢执方。盖亦恐一曲之谈,有不可应无穷之变也。倘有所须,则各门具列论治,所当互证酌宜,而无负调和之手,斯于斯道可无愧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景岳全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1. 论调气《景岳全书》
  2. 论调经先去病《济阴纲目》
  3. 论调养《冯氏锦囊秘录》
  4. 论调经当抑气《济阴纲目》
  5. 论同身寸《针灸资生经》
  6. 论调经大法《济阴纲目》
  7. 论同天符同岁会《古今医统大全》
  8. 论天泡疮《外科枢要》
  9. 论童壮《广嗣要语》
  10. 论天癸非精血《质疑录》
  11. 论瞳子散大《原机启微》
  12. 论天符《古今医统大全》
  13. 论痛《黄帝内经·灵枢》
  14. 论天地六气《古今医统大全》
  15. 论痛《灵枢悬解》
  16. 论嚏《读医随笔》
  17. 论痛《冯氏锦囊秘录》
  18. 论嚏《虚损启微》
  19. 论痛《外科理例》
  20. 论体盛绝孕治法《寓意草》
  21. 论痛《外科证治全书》
  22. 论陶节庵《伤寒寻源》
  23. 论痛《内经评文》
  24. 论汤洗法《疡医大全》
  25. 论痛《疡科纲要》
  26. 论汤散丸《苏沈良方》
  27. 论痛痒《冯氏锦囊秘录》
  28. 论痰饮咳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9. 论偷针眼《原机启微》
  30. 论痰饮不孕《济阴纲目》
  31. 论吐《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