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肝胆系统

《消化病学》书籍目录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分为左、右半肝。左半肝被左叶间裂分为左内和左外叶;左外叶又被段间裂分成上、下两段。右半肝则分成右前叶和右后叶,右后叶又被段间裂分成上、下两段。此分叶对辨认肝血管造影上的病变部位有用。

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重要器官,其功能十分复杂,主要有:

(一)制造胆汁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其量决定于分泌入毛细胆管中的胆汁酸量;而毛细胆管及胆管本身也能制造少量胆汁。胆汁中的胆盐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有重要作用。结合胆盐不仅乳化脂肪成为小颗粒,而且对中性脂肪的水解产物的转运和渗透入肠粘膜过程也有特殊作用。此外,结合胆盐可加强胰脂肪酶的水解作用,还有促进脂肪酸在肠粘膜细胞内再酯化作用。

胆盐的合成及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肝细胞合成的胆酸及鹅脱氧胆酸的甘氨酸、牛磺胆酸的结合物,称初级胆汁酸。流入肠道的初级胆汁酸在协助消化的同时,又在小肠下端及大肠受到肠道细菌作用发生变化,主要是水解结合及脱羟而成脱氧胆酸,此乃最主要的的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连同未变化的初级胆汁酸一起重吸收至肝;肝细胞将游离型的再合成为结合型,并同重吸收的以及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排入肠腔。上述过程即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肠肝循环使有限的胆汁酸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乳化作用。以保证脂类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

肝脏在胆红素代谢中起有重要作用。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及其它有机阴离子如磺溴酞钠等有摄取、结合、排泄和载体作用。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能将非结合的胆红素变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排泄至毛细胆管。近年发现苯巴比妥类等药物有诱导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作用,使结合胆红素排泄增加,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起到利胆作用。

(二)糖代谢 肝脏能使葡萄糖、某些氨基酸、脂肪中的甘油等变成糖原而储存。当身体需用糖时即分解为葡萄糖。

(三)蛋白质代谢 肝脏是机体唯一能合成白蛋白的器官。每日合成量约为每公斤体重200毫克;必要时可增加。肝实质细胞受损,可影响白蛋白的合成,但只有在大量受损后才发生影响。

肝脏也是合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Ⅴ、Ⅶ、Ⅸ、Ⅹ等的场所。因此肝实质细胞受损,可出现凝血障碍。肝脏是氨基酸分解的重要器官,通过脱氨、转氨作用形成相应的酮酸及氨。氨经鸟氨酸循环代谢为尿素,是肝脏的重要解毒作用。肝脏还合成部分α和β球蛋白。

(四)脂肪代谢  肝脏参与摄入脂肪和体内储存脂肪的动员和氧化以及甘油三酯、磷酯、胆固醇、脂蛋白的合成作用。

(五)水与激素的平衡  肝脏有维持体内水分和激素平衡的作用,肝细胞的某些酶系统有分解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醛固酮等的作用。

(六)生物转化作用  肝脏能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反应,使各种物质的生物活性发生很大的改变,使多数有毒物质的毒性减弱,也可使有的物质毒性增强,所以生物转化作用有解毒与致毒两重性。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消化病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消化病学》书籍目录
  1. 肝胆系统《消化病学》
  2. 肝胆湿热《中医词典》
  3. 肝胆系统疾病《临床营养学》
  4. 肝胆湿热《中医名词词典》
  5. 肝胆虚症《正体类要》
  6. 肝胆木气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7. 肝胆郁《中医词典》
  8. 肝胆俱实《中医词典》
  9. 肝疸《中医词典》
  10. 肝胆结石《老年百病防治》
  11. 肝的淋巴和神经《组织学与胚胎学》
  12. 肝胆火《校注医醇剩义》
  13.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临床生物化学》
  14. 肝胆固醇的来源及释放途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5. 肝的再生《组织学与胚胎学》
  16. 肝胆部《脉经》
  17. 肝疔《中医词典》
  18. 肝胆病证《中医内科学》
  19. 肝动脉《临床肝移植》
  20. 肝虫病《中医词典》
  21. 肝动脉异常《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2. 肝乘胃痛《金匮翼》
  23.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营养学》
  24. 肝乘脾《中医词典》
  25.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与疾病》
  26. 肝乘肺《中医词典》
  27. 肝豆状核变性《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8. 肝常有余《中医词典》
  29. 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病学》
  30. 肝瘥《中医词典》
  31.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氏病)《临床营养学》

《消化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