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补肾滋肾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妇女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才有月经和孕育的可能:若肾气不足,冲任亏损,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诸方面的疾病。所以补肾滋肾是治疗妇科病的一个重要原则。同样是早婚多产、房事不节,但由于体质的不同,有的损伤了肾气,有的损伤了肾阳,有的则损伤了肾阴,因此在运用补肾方法时,又有平补、温补、滋补之分。
一、补肾益气
肾气虚,冲任不固,导致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胎动不安、子宫脱垂、不孕等疾病。治疗宜平补肾气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大补元煎、固阴煎之类。
二、滋肾益阴
肾阴虚,冲任血少,或热伏冲任,导致月经先期、崩漏、闭经、不孕等疾病。治疗宜滋肾益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补肾地黄丸之类。
三、温肾助阳
肾阳虚,冲任失于温煦,导致经、带、胎、产、杂诸病。治疗宜温肾助阳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之类。
四、温阳行水
肾阳虚的进一步发展,常致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水湿下注冲任或泛溢肌肤,导致带下病、妊娠肿胀等疾病。治疗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真武汤、五苓散之类。
五、滋肾养肝
肝肾同司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肝肾同源。肝肾又为冲任之本,所以肝肾不足产生的病变可影响冲任;冲任损伤,也可涉及肝肾。一般常见的崩漏、经闭、胎动不安、滑胎、不孕等大都由肝肾不足所致。因此,肝肾不足,冲任损伤所引起的妇科疾病,应以滋肾养肝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杞菊地黄丸之类,并应根据具体病情佐以血肉有情之晶。滋肾养肝即是益冲任之源,源盛则流自畅,其病自愈。
六、温肾健脾
脾主湿,肾主水,水湿同根,根于命火的虚衰。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或日久化为痰浊,可导致经行泄泻、妊娠肿胀、带下病、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病。治疗宜温肾健脾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四神丸合健固汤、温胞饮之类,同时根据水湿、痰浊的不同情况兼用燥湿、利水、化痰之晶。:
总之,补肾滋肾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熟练运用,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子,肾气未充,补肾滋肾就更为重要。

- 补肾滋肾《中医妇科学》
- 补肾壮阳与冬令进补的意义何在?《中医之钥》
- 补生泻成《中医词典》
- 补肾种子丸(兼治中脘疼虚弱)《毓麟验方》
- 补实《中医词典》
- 补肾阴《中医词典》
- 补髓丹《是斋百一选方》
- 补肾药《明目至宝》
- 补髓汤《老年百病防治》
- 补肾养脾丸《仁术便览》
- 补损《丹溪心法》
- 补肾阳《中医词典》
- 补损《养生导引秘籍》
- 补肾仙方《毓麟验方》
- 补损当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补肾丸《外科理例》
- 补胎汤《备急千金要方》
- 补肾丸《医方考》
- 补汤方《备急千金要方》
- 补肾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应《医学免疫学》
- 补肾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补体蛋白结构的共同性《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补肾生精酒《古代房中秘方》
- 补体的分子生物学《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补肾纳气《中医词典》
- 补体的合成及代谢《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补肾法治疗尿石病《名师垂教》
- 补体的结构及遗传学特征《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补肾《明目至宝》
- 补体的理化性质《医学免疫学》
《中医妇科学》
- 第一章 绪言
- 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
-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
-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
- 第四章 女性的病理特点
-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 第七章 预防与保健
- 第八章 月经病
- 第一节 月经病小论
- 第二节 月经先期
- 第三节 月经后期
- 第四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 第五节 月经过多
- 第六节 月经过少
- 第七节 经期延长
- 第八节 经间期出血
- 第九节 崩漏
- 第十节 闭经
- 第十一节 痛经
- 第十二节 经行发热
- 第十三节 经行头痛
- 第十四节 经行吐衄
- 第十五节 经行泄泻
- 第十六节 经行乳房胀痛
- 第十七节 经行情志异常
- 第十八节 经断前后诸证
- 第十九节 经断复来
- 第九章 带下病
- 第十章 妊娠病
- 第一节 妊娠病小论
- 第二节 妊娠恶阻
- 第三节 妊娠腹痛
- 第四节 异位妊娠
- 第五节 胎漏
- 第六节 胎动不安
- 第七节 滑胎
- 第八节 胎死不下
- 第九节 胎萎不长
- 第十节 鬼胎
- 第十一节 胎水肿满
- 第十二节 妊娠肿胀
- 第十三节 妊娠心烦
- 第十四节 妊娠眩晕
- 第十五节 妊娠痫证
- 第十六节 妊娠小便淋痛
- 第十一章 临产病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 第十三章 妇科杂病
- 第十四章 前阴病
- [附] 第十五章 妇产科基础
- [附] 第十六章 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