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睡眠的生理

《中医养生学》书籍目录

睡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很长一段历史中,人们对睡眠的机制认识并不清楚。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古代理论基础上对有关睡眠的各种问题有了越清晰的认识,并在实验基础上给予了科学的证实。

一、中医的睡眠理论

中医学从唯物的形神统一观出发认为,睡眠——清醒是人体寤与寐之间阴阳动静对立统一的功能状态,并运用阴阳变化、营卫运行、心神活动来解释睡眠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睡眠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

由于天体日月的运转,自然界处于阴阳消长变化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昼夜交替出现。昼属阳,夜属阴。与之相应,人体阴阳之气也随昼夜而消长变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寤属阳为阳气所主,寐属阴,为阴气所主。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规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比较严格的节律。正如《灵枢·营卫生会》言:“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在《灵枢·口问》又进一步解释说: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二)营卫运行是睡眠的生理基础

人的寤寐变化以人体营卫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与卫气运行最为相关。《灵枢·卫气行》说:“卫气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灵枢·营卫生会》也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起指起床,止即入睡。由此可见,卫气行于阴,则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形静而入寐;行于阳,则阴气尽而阳气盛,故形动而寤起。所以《灵枢·天年》说:“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三)心神是睡眠与觉醒的主宰

寤与寐是以形体动静为主要特征的,形体的动静受心神的指使,寐与寤以心神为主宰。神静则寐,神动则寤;心安志舒则易寐,情志过极则难寐。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由于睡眠受心神的支配,人们常因主观意志需要,使睡眠节律改变。总之,在形神统一观的指导下,寤与寐就被看作是两者相互转化的心身过程。

二、睡眠的分期

现代实验研究将睡眠按深度分为四期:Ⅰ入睡期;Ⅱ浅睡期;Ⅲ中等深度睡眠期;Ⅳ深度睡眠期。Ⅰ、Ⅱ期易被唤醒,Ⅲ、Ⅳ期处于熟睡状态。睡眠又可分为两种;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开始入睡是慢波睡眠,大约持续90分钟左右,然后转入快波睡眠持续15~30分钟,睡眠过程是这两种状态交替进行的,二者交替一次,即称一个睡眠周期。一夜大约有四、五个周期。慢快波睡眠期的正常比例是保证睡眠顺利进行的条件。

三、睡眠的作用

长沙马王堆出土医书《十问》中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举凫、雁、肃霜(鷫鸘)、蛇檀(鳝)、鱼鳖、耎(蠕)动之徒,胥(须)食而生者,胥卧而成也……。故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主张“道者静卧”。可见,不仅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睡眠。没有适当睡眠,就无法维持生命其他活动。历代道、儒、佛、医诸家对睡眠皆有很多论述,睡眠对长寿的意义是任何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它的作用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1、消除疲劳 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形式。睡眠时,人体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五体安舒,气血和调,体温、心率、血压下降,呼吸及内分泌明显减少,从而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

2、保护大脑 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分散、记忆减退等精神神经症状,长期缺眠则会导致幻觉。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此外,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耗氧量大大减少,利于脑细胞能量贮存,可以恢复精力,提高脑力效率。

3、增强免疫 睡眠不仅是智力和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还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睡眠时能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了机体抵抗力,睡眠还使各组织器官自我修复加快。现代医学常常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医治顽固性疼通及精神病等。

4、促进发育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有密切相关。婴幼儿在出生后相当长时期内,大脑继续发育,需要更多的睡眠。婴儿睡眠中有一半是快动眼睡眠期(REM),而早产儿REM可达80%,说明他们的大脑尚未成熟。儿童生长速度在睡眠状态下增快,因为在慢波睡眠期血浆中生长激素可持续数小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故要使儿童身高增长,就应当保证睡眠足够时间和质量。

5、利于美容 睡眠对皮肤健美有很大影响。甜蜜的熟睡可使第二天皮肤光滑,眼睛有神,面容滋润,而由于精神创伤、疲劳过度及其他不良习惯造成的睡眠不足或失眠则会颜面憔悴,毛发枯槁,皮肤出现细碎皱纹。由于睡眠过程中,皮肤表面分泌和清除过进加强,毛细血管循环增多,加快了皮肤的再生。所以说,睡眠是皮肤美容的基本保证。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养生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养生学》书籍目录
  1. 睡眠的生理《中医养生学》
  2. 睡眠的方位与姿势《中医养生学》
  3. 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中医养生学》
  4. 睡眠辨病《常见病自测》
  5. 睡眠的时相《生理学》
  6. 睡眠辨病《常见病自测》
  7. 睡眠发生的机制《生理学》
  8. 睡梦呢喃《冯氏锦囊秘录》
  9. 睡眠辅助药物《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0. 睡诀《寿世青编》
  1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2. 睡诀《养生秘旨》
  1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14. 睡诀《中医词典》
  15. 睡眠环境与宜忌《中医养生学》
  16. 睡惊丸《普济本事方》
  17. 睡眠问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8. 睡惊丸《博济方》
  19. 睡眠养生《中医养生学》
  20. 睡惊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1. 睡眠与卧具《中医养生学》
  22. 睡菜《本草纲目》
  23. 睡眠预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24. 水族类《寿世传真》
  25. 睡眠预兆的临床预报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26. 水宗《中医词典》
  27. 睡眠障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8. 水渍作利证十八 厥阴十九《伤寒悬解》
  29. 睡眠障碍《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30. 水渍手丫烂疮《外科启玄》
  31. 睡起目赤症《眼科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