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淡论

《格致余论》书籍目录

或问∶《内经》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曰∶地食人以五味。古者年五十食肉,子今年迈七十矣,尽却盐酰,岂中道乎?何子之神茂而色泽也?曰∶味有出于天赋者,有成于人为者。天之所赋者,若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人补阴之功,此《内经》所谓味也。人之所为者,皆烹饪调和偏浓之味,有致疾伐命之毒,此吾子所疑之味也。今盐酰之却,非真茹淡者,大麦与栗之咸,粳米山药之甘,葱、薤之辛之类,皆味也。子以为淡乎?安于冲和之味者,心之收,火之降也。以偏浓之味为安者,欲之纵火之胜也,何疑之有?《内经》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非天赋之味乎?阴之五宫,伤在五味,非人为之味乎?圣人防民之具,于是为备。凡人饥则必食。彼粳米甘而淡者,土之德也,物之属阴而最补者也。惟可与菜同进,经以菜为充者,恐于饥时顿食,或虑过多,因致胃损,故以菜助其充足,取其疏通而易化,此天地生物之仁也。《论语》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传》曰∶宾主终日百拜,而酒三行,以避酒祸。此圣人施教之意也。盖谷与肥鲜同进,浓味得谷为助,其积之也久,宁不助阴火而致毒乎?故服食家在却谷者则可,不却谷而服食,未有不被其毒者。《内经》谓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彼安于浓味者,未之思尔!或又问∶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何不言气补?曰∶味,阴也;气,阳也。补精以阴,求其本也。故补之以味,若甘草白术地黄泽泻五味子天门冬之类,皆味之浓者也。经曰虚者补之,正此意也。上文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夫为劳倦所伤,气之虚,故不足。温者,养也。温存以养,使气自充,气完则形完矣。故言温,不言补。经曰劳者温之,正此意也。彼为《局方》者,不知出此,凡诸虚损证,悉以温热佐辅补药,名之曰温补,不能求经旨者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格致余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格致余论》书籍目录
  1. 茹淡论《格致余论》
  2. 《本草图经》
  3. 茹膏《备急千金要方》
  4. 《本草撮要》
  5. 儒医《轩岐救正论》
  6. 《本草分经》
  7. 《痰火点雪》
  8. 《名医别录》
  9. 《三指禅》
  10. 《本草便读》
  11. 濡(阴)《濒湖脉学》
  12. 《得配本草》
  13. 濡化《中医词典》
  14. 《本草从新》
  15. 濡脉《中医名词词典》
  16. 《本经逢原》
  17. 濡脉《中医词典》
  18. 《冯氏锦囊秘录》
  19. 濡脉《脉理求真》
  20. 《本草蒙筌》
  21. 濡脉(阴中之阳)《诊家正眼》
  22. 《本草备要》
  23. 濡脉(阴中之阴)《脉诀汇辨》
  24. 《本草衍义》
  25. 濡脉指法主病《脉诀乳海》
  26. 《新修本草》
  27. 濡弱《四圣心源》
  28. 《本草经集注》
  29. 濡弱二脉辨《读医随笔》
  30. 《千金翼方》
  31. 濡弱芤伏牢革诸脉歌《医宗金鉴》

《格致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