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平脉
心脉浮大而散.肺脉浮涩而短.肝脉弦而长.脾脉缓而大.肾脉沉而软滑(素问.心平脉.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此长滑之象也.心为肝子.脉不离弦.故仲景谓心脉洪大而长.肺脉涩短.是动力不盛.而形体铺宽也.)
心合血脉.心脉循血脉而行.持脉指法.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脉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脉道粗者为大.又稍加力脉道阔软者为散.
肺合皮毛.肺脉循皮毛而行.持脉指法.如三菽之重.按至皮毛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脉道不利为涩.又稍加力.不及本位曰短.(涩只是来势不勇.短只是宽软不挺.)
肝合筋.肝脉循筋而行.持脉指法.如十二菽之重.按至筋而脉道如筝弦相似为弦.次稍加力.脉道迢迢者为长.
脾合肌肉.脾脉循肌肉而行.持脉指法.如九菽之重.按至肌肉如微风轻 柳梢之状为缓.次稍加力.脉道敦实者为大.
肾合骨.肾脉循骨而行.持脉指法.按至骨上而得者为沉.次重而按之.脉道无力为濡.举指来疾流利者为滑.(濡是脉体之柔润.非脉应指无力也.)
凡此五脏平脉.要须察之久久成熟.一遇病脉.自然可晓.经曰.先识经脉.而后识病脉.此之谓也.(五脏平脉病脉死脉.素问玉机真藏平人气象两篇.言之至详且密.此文所叙.乃从难经录出.其义未全.)

- 五脏平脉《诊家枢要》
- 五脏平病死脉胃气为本《类经》
- 五脏平脉《医学摘粹》
- 五脏配五行八卦说《医碥》
- 五脏平脉《明医杂着》
- 五脏衄《中医词典》
- 五脏平脉《时方妙用》
- 五脏疟《中医词典》
- 五脏平脉《诊家正眼》
- 五脏逆传致病诀《慎柔五书》
- 五脏平脉《脉诀刊误》
- 五脏内伤外应见证《读医随笔》
- 五脏气《中医词典》
- 五脏募俞穴《古今医统大全》
- 五脏气脱凶死诀《幼科推拿秘书》
- 五脏募穴(聚英)《针灸大成》
- 五脏气虚《千金翼方》
- 五脏募穴《针灸聚英》
- 五脏热《中医词典》
- 五脏募穴《针灸易学》
- 五脏热《证治准绳·幼科》
- 五脏命分《黄帝内经太素》
- 五脏热《幼科释谜》
- 五脏脉诊《黄帝内经太素》
- 五脏热病《黄帝内经太素》
- 五脏脉象《灵素节注类编》
- 五脏热病刺法《类经》
- 五脏脉所属《备急千金要方》
- 五脏热及肌热《卫生宝鉴》
- 五脏脉《古今名医汇粹》
- 五脏神情《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