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湿
(附痹)
伤湿为病。发热恶寒。身重自汗。骨节疼痛。小便秘涩。大便多泄。腰脚痹冷。皆坐卧卑湿。或冒雨露。或着湿衣所致。并除湿汤。
又前诸证。而腰痛特甚。不可转侧。如缠五六贯重。皆由湿气入肾经。肾属水。从其类也。宜肾着汤。或渗湿汤煎服。
小便秘。大便溏者。尚书。雨淫腹疾者是也。五苓散。吞戊巳丸。戊巳属土。土能克水因以得名。五苓乃湿家之要药。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义盖取此。
伤湿而兼感风者。既有前项证。而又恶风。罔顾去衣被。或额上微汗。或身体微肿汗渍衣湿当风坐卧。多有此证。宜除湿汤。桂枝汤各半帖。和服。合微发汗。若大发其汗。则风去湿在。已得汗而发热不去者。败毒散。加苍术一钱。防风半钱。
伤湿又兼感寒。有前诸证。但无汗。惨惨烦痛。宜五积散。和除湿汤各半帖微发汗已。仍复热而渴者。除湿汤半帖。和五苓散半帖。
伤湿而兼感风寒者。汗出身重。恶风喘满。骨节烦疼。状如历节风。脐下连脚冷痹。
不能屈伸。所谓风寒湿合成痹。宜防己黄 汤。五痹汤。详五痹。用药于风湿最宜。若因浴出。未解裙衫。身上未干。忽尔熟睡。致及肾经。外肾肿痛。腰背挛曲。只以五苓散一帖。入真坯少许。下青木香丸。如此三服。脏腑才过。肿消腰直。其痛自止。

- 伤湿《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伤湿《时病论》
- 伤湿《校注医醇剩义》
- 伤湿《推拿抉微》
- 伤湿《慈幼便览》
- 伤湿《医碥》
- 伤湿《伤寒括要》
- 伤湿《医碥》
- 伤湿(附痞脾香港脚)《脉症治方》
- 伤湿《证治准绳·杂病》
- 伤湿腹痛《中医词典》
- 伤湿《证治准绳·类方》
- 伤湿咳《中医词典》
- 伤湿《中医词典》
- 伤湿咳嗽《中医词典》
- 伤湿《傅青主男科》
- 伤湿咳嗽《症因脉治》
- 伤湿《时病论歌括新编》
- 伤湿条辨十四条《六因条辨》
- 伤湿《时病论歌括新编》
- 伤湿头运《中医词典》
- 伤生冷果菜《中医词典》
- 伤湿泻《中医词典》
- 伤娠《中医词典》
- 伤湿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伤山《中医词典》
- 伤湿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伤乳吐《幼科心法要诀》
- 伤湿证治《幼幼集成》
- 伤乳吐《儿科萃精》
- 伤湿自汗《中医词典》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作者:戴思恭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之一诸中门
- 卷之二诸伤门
- 卷之三诸气门
- 卷之四诸血门
- 卷之五诸痛门
- 卷之六诸嗽门
- 卷之七寒热门
- 卷之八大小腑门
- 卷之九虚损门
- 卷之十拾遗门
- 卷之十一疮毒门
- 卷之十二妇人门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一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二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三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