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深辩(六)

《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齐氏《精义》曰∶疮候多端,欲辩浅深,直须得法。简而论之,则疮疽概举有三∶肿高而软者,发于血脉;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皮肉之色不变者,发于骨髓。又曰∶凡疗疮疽,以手按摇疮肿,根牢而大者,深也;根小而浮者,浅也。又验其人,初生疮之时,便觉壮热恶寒,拘急头痛,精神不宁,烦躁饮冷者,其疮疽必深也。若人虽患疮疽,而起居平和,饮食如故者,其疮浮浅也。恶疮初生,其头如米粟,微似有痛痒,误触破之即 展,觉有深意,速服犀角升麻汤,及漏芦汤、通气等药,取通利疏畅,兼用浴毒汤, 溃之类。若浮浅者,贴膏 求差。以此推之,则深浅之变,始终之次也。又曰∶憎寒壮热,所患必深。肉色不变,发于内也。

曾氏曰∶凡疽,其脉浮数洪紧,肿 作痛,身热烦渴,饮食如常,此六腑不和,毒发于外而为痈。其势虽急,投以凉剂,多保全生。其脉沉细伏紧,初发甚微,或无疮头,身不热而内燥,体重烦疼,情绪不乐,胸膈痞闷,饮食无味,此五脏不和,毒蓄于内而为疽。

急投五香连翘汤,或神仙截法蜡矾丸、制甘草汤防托毒瓦斯,免致变证内攻,尤宜当头隔蒜灸。若涂毒药,迷其腠理;投凉药,虚其真气。故善恶之证,在乎医之工拙耳。或噫气痞塞,咳逆,身冷自汗,目瞪耳聋,恍惚惊悸,语言颠倒,皆深恶证也。五善见三则瘥,七恶见四则危。五善并至,则善无以加,七恶并臻则恶之极矣。

李氏曰∶疽初发一粒如麻豆,发热肿高,热痛色赤,此为外发。势虽炽盛,治得其法,可保其生。若初时不发热,体倦怠,患处如故,数日不肿痛,五内已坏。虽有卢、扁之药,亦未如之何矣。

立斋曰∶前证有因元气虚而不能发出者,有因敷贴寒药而不发出者,有因攻伐过伤气血而不能发出者,有因热毒内蕴而失疏托者,审而治之,多有生者。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景岳全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1. 浅深辩《景岳全书》
  2. 浅淋巴管和浅淋巴结《人体解剖学》
  3. 浅深部位现证《灵素节注类编》
  4. 浅淋巴管《人体解剖学》
  5. 浅深上下所宜《针灸素难要旨》
  6. 浅静脉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7. 浅谈慢性胃炎的辨证施护《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8. 浅静脉《人体解剖学》
  9. 浅谈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免疫与健康》
  10. 浅静脉《人体解剖学》
  11. 浅血管《人体解剖学》
  12. 浅筋膜《人体解剖学》
  13. 浅治法《石室秘录》
  14. 浅筋膜《人体解剖学》
  15. 《中医词典》
  16. 浅结构《人体解剖学》
  17. 《针灸素难要旨》
  18. 浅结构《人体解剖学》
  19. 欠哕唏振寒噫嚏泣出太息HT下耳鸣啮舌善忘善饥《针灸甲乙经》
  20. 浅反射异常《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1. 欠舌风《中医词典》
  22. 浅反射《物理诊断学》
  23. 欠伸《医学纲目》
  24. 浅点状角膜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5. 欠嚏《医学纲目》
  26. 浅刺《中医词典》
  27. 欠嚏《张氏医通》
  28. 浅层结构《人体解剖学》
  29. 欠嚏《证治准绳·杂病》
  30. 浅层巩膜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31. 欠嚏《医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