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三棱
(宋开宝)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主老癖症瘕,积聚结块,产后恶血、血结,通月水,破胎,止痛、利气。
【核】曰∶旧不注所产土地,今荆襄、江淮、河陕皆有之。多在浅水旁,或荒废陂池湿地间。春时丛生,夏秋抽茎,茎端复出数叶,开花六七枝,色黄紫。作穗细碎,列子如粟。
茎叶花实,俱有三棱,并与莎草一样,但极长大。其本光滑,中有白瓤,剖之织物,柔韧如藤。本下有魁初生成块,如子附子;亦有扁形者。从旁横贯一根,复连数魁,或作苗叶,但都长扁,须皮黄褐,削去须皮,宛如鲫状,体重者,荆三棱。圆小如梅者,黑三棱。钩曲如爪者,鸡爪三棱。因状赋名,各适其用,本非两物也。
【 】曰∶固以形地举,亦以功用言。李广传云∶威棱 乎邻国,故主老癖积恶,匪此破敌,不灭不格矣。

- 荆三棱《本草乘雅半偈》
- 荆三棱《中药学》
- 荆石茶《茶饮保健》
- 荆三棱《得配本草》
- 荆叶《名医别录》
- 荆三棱《本草从新》
- 惊《中医词典》
- 荆三棱《本经逢原》
- 惊《推求师意》
- 荆三棱《本草备要》
- 惊《医述》
- 荆三棱《药笼小品》
- 惊《证治准绳·幼科》
- 荆三棱《本草纲目》
- 惊《证治准绳·幼科》
- 荆沥汤《备急千金要方》
- 惊《张氏医通》
- 荆沥汤《备急千金要方》
- 惊《证治准绳·类方》
- 荆沥汤《备急千金要方》
- 惊《证治准绳·杂病》
- 荆沥《本草撮要》
- 惊《临证指南医案》
- 荆沥《本草分经》
- 惊《临证指南医案》
- 荆沥《得配本草》
- 惊《医碥》
- 荆沥《本草备要》
- 惊《医碥》
- 荆沥《玉楸药解》
- 惊《古今医案按》
《本草乘雅半偈》
- 作者:卢之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本草乘雅半偈自序
- 本草乘雅义例
- 别录〔衍〕
- 本草乘雅凡例
- 乘雅半偈采录诸书大意
- 第一帙
- 第二帙
- 第三帙
- 第四帙
- 第五帙
- 第六帙
- 第七帙
- 第八帙
- 第九帙
- 鲮鲤甲
- 五灵脂
- 人尿
- 木瓜
- 棕榈
- 钩藤
- 马勃
- 牵牛子(别录)
- 昆布
- 鼠耳
- 白前
- 扁豆
- 稻
- 大蓟
- 红兰花
- 洎夫蓝
- 郁金
- 姜黄
- 香
- 薄荷
- 三白草
- 刘寄奴草
- 蓖麻
- 莱菔
- 熏草
- 苏方木
- 椿樗
- 山楂
- 诃黎勒
- 无食子
- 骐竭
- 紫矿
- 阿魏
- 醍醐
- 溺白
- 砂
- 牛酥
- 土茯苓
- 神曲
- 藿香
- 萱草
- 木贼
- 山慈姑
- 胡卢巴
- 海金砂
- 礞石
- 花乳石
- 水银粉
- 粉霜
- 妇人月水
- 第十帙
- 金樱子
- 人胞
- 硼砂
- 芦荟
- 没药
- 竹黄
- 荔枝
- 何首乌
- 缩砂仁
- 骨碎补
- 补骨脂
- 益智子
- 仙茅
- 白花蛇
- 柽柳
- 使君子
- 乌药
- 五倍子
- 荜茇
- 南烛
- 马兜铃
- 荆三棱
- 谷精草
- 延胡索
- 灯心草
- 白豆蔻
- 肉豆蔻
- 山豆根
- 密蒙花
- 威灵仙
- 甘松香
- 续随子
- 蓬莪术
- 木鳖子
- 通脱木
- 红曲
- 虫白蜡
- 秋石
- 大风子
- 蜀粟
- 玉蜀粟
- 山奈
- 淡竹叶
- 紫花地丁
- 第十一帙
- 屠苏草
- 文蛤
- 五加皮
- 荛花
- 紫参
- 败酱
- 露蜂房
- 蛴螬
- 丹雄鸡
- 蜚虻
- 梓白皮
- 白头翁
- 泽漆
- 野狼牙
- 胡粉
- 蜣螂
- 鼠妇
- 水蛭
- 李根白皮
- 羊肉
- 薤
- 瓜子仁
- 恶实
- 酒
- 蒴细叶
- 芦根
- 苎麻
- 白附子
- 灶心黄土
- 醋
- 猪胆
- 蜘蛛
- 鳢肠
- ??
- 土瓜(救荒本草)
- 浆水
- 白鱼
- 浮石
- 铅丹
- 降真香
- 潦水
- 柏叶
- 裆
- 第十二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