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治法
论治手足麻木
天师曰∶动治者,因其不动而故动之也。如双脚麻木,不能履地,两手不能执物者是也。法当用竹筒一大个,去其中间之节,以圆木一根穿入之,以圆木两头缚在桌脚下,病患脚心先踏竹筒而圆转之如踏车者,一日不计其数而踏之,然后以汤药与之。方用人参一钱,黄 三钱,当归一钱,白芍三钱;茯苓三钱,薏仁五钱,白术五钱,半夏一钱,陈皮五分;
肉桂三分,水煎服。(〔批〕发机汤。)此方俱是补药之中,妙有行湿之味。盖此等病,必湿气侵之,始成偏废,久则不仁之症成也,成则双足自然麻木。乘其尚有可动之机,因而活动之,从来足必动而治,血始活。因湿侵之,遂不能伸缩如意,所以必使之动,而后可以药愈也。否则,徒饮前汤耳。两手之动,又不如是,必使两人反转病患之手在背后,以木槌转棰之,棰至两臂酸麻,而后以汤药与之可愈。
方用人参一钱,茯苓三钱,黄 五钱,防风一钱,半夏一钱,羌活一钱,水煎服。(〔批〕发动汤。)此方又妙在防风、黄 同用,而以黄 为君,人参为臣,祛痰祛湿为使,又乘其动气之时与服,则易成功。否则,亦正不能奏效耳。
张公曰∶动治法最妙。予则更有法,于二症尤当。使人抱起坐了,以一人有力者,将其手延拳回者不已,后服天师之药更妙,可并志之。

- 动治法《石室秘录》
- 动治法《中医词典》
- 动作失度内外伤发崩中瘀血呕血唾血《针灸甲乙经》
- 动止脉《古今医鉴》
- 动作异常辨病《常见病自测》
- 动员局部脂肪分解及其他药物《减肥新法与技巧》
- 冻产《傅青主女科》
- 动与代对《三指禅》
- 冻产《中医词典》
- 动阴血《医学心悟》
- 冻产《竹林女科证治》
- 动摇《证治准绳·类方》
- 冻疮《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动眼神经麻痹《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冻疮《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损害《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冻疮《中医名词词典》
- 动眼神经《人体解剖学》
- 冻疮《自我调养巧治病》
- 动物肿瘤模型的选择《实验动物科学》
- 冻疮《中医词典》
- 动物脏器粉末吸收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冻疮《医学纲目》
- 动物源性传染病《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冻疮《医宗金鉴》
- 动物营养《实验动物科学》
- 冻疮《幼幼新书》
- 动物疫源菌《医学微生物学》
- 冻疮《证治准绳·疡医》
- 动物选择《实验动物科学》
- 冻疮《外科心法要诀》
《石室秘录》
- 作者:陈士铎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卷一(礼集)
- 卷二(乐集)
- 卷三(射集)
- 王治法
- 霸治法
- 倒治法
- 缚治法
- 肥治法
- 瘦治法
- 摩治法
- 浴治法
- 达治法
- 发治法
- 夺治法
- 深治法
- 浅治法
- 长治法
- 短治法
- 日治法
- 夜治法
- 气治法
- 血治法
- 脏治法
- 腑治法
- 常治法
- 变治法
- 初治法
- 终治法
- 专治法
- 分治法
- 同治法
- 异治法
- 劳治法
- 逸治法
- 吸治法
- 引治法
- 单治法
- 双治法
- 立治法
- 卧治法
- 饥治法
- 饱治法
- 卷四(御集)
- 富治法
- 贫治法
- 产前治法
- 产后治法
- 老治法
- 少治法
- 东南治法
- 西北治法
- 皮毛治法
- 肌肤治法
- 筋脉治法
- 温治法
- 清治法
- 收治法
- 散治法
- 软治法
- 坚治法
- 抑治法
- 扬治法
- 痰治法
- 火治法
- 静治法
- 动治法
- 春夏治法
- 秋冬治法
- 奇治法
- 平治法
- 奇治法
- 偶治法
- 形治法
- 气治法
- 暗治法
- 明治法
- 卷五(书集)
- 久治法
- 暂治法
- 远治法
- 近治法
- 轻治法
- 重治法
- 瘟疫治法
- 瘴疠治法
- 得治法
- 失治法
- 意治法
- 神治法
- 伤寒相舌秘法
- 岐天师儿科治法
- 诸真人传授儿科
- 张真人传痘疹门
- 钱真人传痘疮神方
- 岐天师传治回毒方
- 岐天师又传治回毒岁久不愈方
- 岐真人传儿科秘法
- 长沙张真人传治小儿感冒风寒方
- 儿科
- 卷六(数集)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