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风桂枝汤证
卫秉金气,其性清肃,清肃则窍闭,闭则无汗。风以泄之,卫气不敛,则汗出。卫以收敛为性,风愈泄而卫愈闭,闭而不开,故郁遏营血,而为内热。风性疏泄,孔窍不秘,是以恶风。风性浮散,是以脉缓。卫司于肺,肺窍于鼻,卫郁不能外达,逆行鼻窍,则见鼻鸣。卫统于阳明,卫气裹束,阳明不降,则生干呕。桂枝汤,桂枝行经脉之郁,芍药泻营血之热,甘草培中,大枣补其脾精,生姜泻其肺气,此中风之法也。
【1】①桂枝汤 一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 太阳中风桂枝汤证《伤寒说意》
- 太阳中风感于寒湿发《针灸甲乙经》
- 太阳中风桂枝证一 太阳五《伤寒悬解》
- 太阳中风 十五章《伤寒悬解》
- 太阳中风一 太阳四《伤寒悬解》
- 太阳中风《中医词典》
- 太阳中篇《伤寒恒论》
- 太阳中风《中医名词词典》
- 太阳中篇 计三十五方《伤寒恒论》
- 太阳治方要义《思考中医》
- 太阳中篇正误《医宗金鉴》
- 太阳之复《史载之方》
- 太阳中证《伤寒九十论》
- 太阳证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阳转阳明其二《经方实验录》
- 太阳证哮喘《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阳转阳明其三《经方实验录》
- 太阳证水疝《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阳转阳明其四《经方实验录》
- 太阳证柔痉《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阳转阳明其一《经方实验录》
- 太阳证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阳总要述古《伤寒指掌》
- 太阳证历节病(风湿性关节炎)《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一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阳证刚痉(临产麻疹)《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一膏《是斋百一选方》
- 太阳证风湿《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一流金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太阳证发热(长期低热)《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一人神避忌歌《类经图翼》
《伤寒说意》
- 自叙
- 跋
- 卷首
- 卷一·太阳经
- 卷二·太阳经坏病
- 提纲 (卷二)
- 太阳坏病入阳明腑证
- 太阳坏病入太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厥阴脏证
- 卷三·太阳经坏病结胸痞证
- 卷四·阳明经
- 卷五·阳明经虚证
- 卷六·少阳经
- 卷七·少阳经坏病
- 卷八·太阴经
- 卷九·少阴经
- 卷十·厥阴经
- 附录:《伤寒论》中有而书中不载的方子
- 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