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后亡阳

《伤寒说意》书籍目录

伤寒本当发汗,若使脉浮自汗,溺数心烦,恶寒不甚,脚挛不伸,此是阳明证,不宜发汗。自汗者,腑热外蒸,小便数者,大便必硬,心烦者,燥土上熏,寒微者,恶寒将罢,脚挛者,木燥筋缩,此宜调胃承气(方在“阳明”)。医以脉浮自汗,病象中风,反与桂枝汤附子而增桂枝,令其大汗亡阳,以致厥逆咽乾,烦躁吐逆,胃燥肠结,谵语不清,不知寸口浮大,是阳明之腑证,非太阳之表寒,桂附泻汗亡阳,热减而燥加,火升而胃逆。宜甘草干姜汤,温中回阳,而降逆气,再以芍药甘草汤,滋木荣筋,伸其两脚挛急,后以调胃承气(方在“阳明”),下其结粪,以止谵语,诸证全瘳矣。

若桂附发汗后,不用姜甘回阳,而重发其汗,或加烧针,大亡其阳,当用四逆汤,以温水土(方在“太阴”),姜甘无济矣。

【11】甘草干姜汤 十八

甘草炙,四两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12】芍药甘草汤 十九

白芍药 甘草炙, 各四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说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说意》书籍目录
  1. 汗后亡阳《伤寒说意》
  2. 汗后吐泄《伤寒说意》
  3. 汗后心悸《伤寒说意》
  4. 汗后吐逆证五 太阳七十五《伤寒悬解》
  5. 汗后致虚《经方实验录》
  6. 汗后吐逆证六 太阳七十六《伤寒悬解》
  7. 汗后作喘证四 太阳五十九《伤寒悬解》
  8. 汗后吐蛔《伤寒说意》
  9. 汗家《中医名词词典》
  10. 汗后四十四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11. 汗家《中医词典》
  12. 汗后热《丹溪手镜》
  13. 汗解《儿科萃精》
  14. 汗后劳复证《伤寒九十论》
  15. 汗解紧愈证二十四 阳明七十五《伤寒悬解》
  16. 汗后烦渴:第三十凉膈减桂五苓桂苓甘露饮益元散《河间伤寒心要》
  17. 汗空《中医词典》
  18. 汗后发噫《扁鹊心书》
  19. 汗类《察病指南》
  20. 汗后发渴《伤寒说意》
  21. 汗量辨病《常见病自测》
  22. 汗后恶热《伤寒说意》
  23. 汗论《温病条辨》
  24. 汗后恶寒(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25. 汗门《针灸大成》
  26. 汗后恶寒《伤寒捷诀》
  27. 汗门《张氏医通》
  28. 汗后大便下赤水或脓血《扁鹊心书》
  29. 汗窍《中医词典》
  30. 汗后疮疡证《伤寒九十论》
  31. 汗吐下不解(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伤寒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