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转阳明其四
王(左)
初诊 (二十四年三月五日) 起病于浴后当风,恶寒而咳,一身尽痛,当背尤甚,脉弦,法当先解其表。得汗后,再行攻里。大便七日不行,从缓治。
生麻黄(三钱) 川桂枝(三钱) 光杏仁(三钱) 北细辛(二钱) 干姜(三钱) 五味子(二钱) 生甘草(一钱) 制半夏(三钱) 白前(四钱)
【按】本案病者王君平素有疾必就师诊,每诊一二次,疾必良已。者番又来,自谓病重甚,不知能如前速愈否?师笑谓无妨,汗出续诊一次可矣。君欣然告辞。
二诊 (三月六日) 发汗已,而大便未行,食入口甜,咽肿脘胀,右脉滑大,下之可愈。
【按】诊后病者问明日尚须覆诊否,察其神清,盖已非昨日病象矣。师笑曰,无须再劳驾矣,后如师言。
学者当知疾病之传变,绝无一定之成规。若我前所谓桂枝汤证一变而为白虎汤证,麻黄汤证一变而为麻杏甘石汤证,葛根汤证一变而为葛根芩连汤证,此皆言其至常者也。若以上太阳转阳明诸案,或由桂枝证传为承气证或麻子仁丸证,或由麻黄汤证或由小青龙汤证传为承气证,又皆不失其常者也。若其它种种传变,或由葛根汤证传为承气证,或由大青龙汤证传为承气证,又悉在可能之中,何必一一赘列?是故医者但求能辨证用方,初不必虑其病变多端,但求能大胆细心,初不必泥于温热伤寒也。
“邪之着人,如饮酒然。凡人醉酒,脉必洪而数,气高身热,面目俱赤,乃其常也。及言其变,各有不同。有醉后妄言妄动,醒后全然不知者,有虽沈醉,而神思终不乱者,醉后应面赤而反刮白者,应委顿而反刚强者,应壮热而反恶寒战栗者,有易醉而易醒者,有难醉而难醒者,有发呼欠及喷嚏者,有头眩眼花及头痛者。因其气血虚实之不同,脏腑禀赋之各异,更兼过饮少饮之别。考其情状,各自不同。至论醉酒一也,及醒,一时诸态如失。”此吴氏又可借饮酒以喻邪之传变无定者也。因其言通俗易晓,故借录之。

- 太阳转阳明其四《经方实验录》
- 太阳转阳明其三《经方实验录》
- 太阳转阳明其一《经方实验录》
- 太阳转阳明其二《经方实验录》
- 太阳总要述古《伤寒指掌》
- 太阳中证《伤寒九十论》
- 太一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阳中篇正误《医宗金鉴》
- 太一膏《是斋百一选方》
- 太阳中篇 计三十五方《伤寒恒论》
- 太一流金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太阳中篇《伤寒恒论》
- 太一人神避忌歌《类经图翼》
- 太阳中风一 太阳四《伤寒悬解》
- 太一散《博济方》
- 太阳中风桂枝证一 太阳五《伤寒悬解》
- 太一神精丹《普济本事方》
- 太阳中风桂枝汤证《伤寒说意》
- 太一神明陷冰丸《备急千金要方》
- 太阳中风感于寒湿发《针灸甲乙经》
- 太一银朱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阳中风 十五章《伤寒悬解》
- 太一余粮《千金翼方》
- 太阳中风《中医词典》
- 太一余粮《证类本草》
- 太阳中风《中医名词词典》
- 太一余粮《本草崇原》
- 太阳治方要义《思考中医》
- 太一余粮《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太阳之复《史载之方》
- 太一余粮《本草乘雅半偈》
《经方实验录》
- 原序
- 上卷
- 中卷
-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 桂枝加大黄汤证
- 白虎加桂枝汤证
-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附列门人治验)
- 小青龙汤证(附列门人治验)
- 射干麻黄汤证
-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证
- 皂荚丸证
- 泽泻汤证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 炙甘草汤证
- 小建中汤证
- 当归建中汤证
- 黄耆建中汤证(附列门人治验)
- 芍药甘草汤证
- 中卷结一
- 大陷胸汤证
- 桃核承气汤证
- 抵当汤证
- 抵当丸证
- 白头翁汤证
- 猪胆汁导证
- 麻子仁丸证
- 中卷结二
- 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