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后发渴
太阳经病,阴盛阳亡,则入太阴脾脏。如大汗之后,亡其胃津,以致土燥生烦,不得眠卧,时欲饮水者,此将成人参白虎证。宜少少与水,滋其土燥,令胃气调和则愈。以在大汗之后,阳气新虚,恐饮冷多而土败也。若燥热大作,少水不救盛火,则用白虎(方在“太阳”)。若汗后脉浮,小便不利,热微消渴者,则是阳虚湿动,宜用五苓。盖脾土湿陷,木郁生风,津亡燥动,是以消渴。疏泄不行,故小便不利。五苓燥土湿而达木郁,通经解表,是良法也。汗泄阳虚,阴湿易动,凡脉候浮数,口渴心烦,而所饮不多,多便不受,即是五苓证,勿服白虎也。(方在“太阳”)。
- 汗后发渴《伤寒说意》
- 汗后恶热《伤寒说意》
- 汗后发噫《扁鹊心书》
- 汗后恶寒(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 汗后烦渴:第三十凉膈减桂五苓桂苓甘露饮益元散《河间伤寒心要》
- 汗后恶寒《伤寒捷诀》
- 汗后劳复证《伤寒九十论》
- 汗后大便下赤水或脓血《扁鹊心书》
- 汗后热《丹溪手镜》
- 汗后疮疡证《伤寒九十论》
- 汗后四十四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 汗后吃逆证《伤寒九十论》
- 汗后吐蛔《伤寒说意》
- 汗后不解(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 汗后吐逆证六 太阳七十六《伤寒悬解》
- 汗后不解《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汗后吐逆证五 太阳七十五《伤寒悬解》
- 汗后表虚漏泄恶风恶寒《伤寒说意》
- 汗后吐泄《伤寒说意》
- 汗后《伤寒直格》
- 汗后亡阳《伤寒说意》
- 汗法二百八十五法《针灸神书》
- 汗后心悸《伤寒说意》
- 汗法(发汗法)《中医名词词典》
- 汗后致虚《经方实验录》
- 汗法《广瘟疫论》
- 汗后作喘证四 太阳五十九《伤寒悬解》
- 汗法《厘正按摩要术》
- 汗家《中医名词词典》
- 汗法《中医词典》
- 汗家《中医词典》
《伤寒说意》
- 自叙
- 跋
- 卷首
- 卷一·太阳经
- 卷二·太阳经坏病
- 提纲 (卷二)
- 太阳坏病入阳明腑证
- 太阳坏病入太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厥阴脏证
- 卷三·太阳经坏病结胸痞证
- 卷四·阳明经
- 卷五·阳明经虚证
- 卷六·少阳经
- 卷七·少阳经坏病
- 卷八·太阴经
- 卷九·少阴经
- 卷十·厥阴经
- 附录:《伤寒论》中有而书中不载的方子
- 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