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满
伤寒胸中有热,腹中有肝胆之邪,肝邪克脾,则腹中疼痛,胆邪克胃,则欲作呕吐,是中脘虚寒,肝脾下陷而胆胃上逆,相火郁升而生上热也。宜黄连汤,黄连清上逆之相火,桂枝达下陷之风木,干姜温脾家之寒,半夏降胃气之逆,参、甘、大枣,补中脘之虚也。
若本太阳之表病,医不解表,而反下之,土虚木贼,因而腹满时痛者,是属太阴脏病,宜桂枝加芍药汤,桂枝达肝气之郁,芍药清风木之燥也。
其大实痛者,风木贼土,郁结成实,宜桂枝加大黄汤,泻其土郁也。
太阴为病,而脉候软弱,便是脾阳之虚,其人续当自行便利,设当用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胃气虚弱而易动也。
【70】黄连汤 七十七
黄连三两 甘草炙,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去皮,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服。
【85】桂枝加芍药汤 七十八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切,三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86】桂枝加大黄汤 七十九
桂枝去皮,三两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腹痛腹满《伤寒说意》
- 腹痛方四首《外台秘要》
- 腹痛腹胀《张氏医通》
- 腹痛烦满(产后)《金匮悬解》
- 腹痛腹胀《回春录》
- 腹痛恶心《经验麻科》
- 腹痛腹胀《幼科释谜》
- 腹痛第四十四问《婴童百问》
- 腹痛歌《伤寒百证歌》
- 腹痛的鉴别《常见病自测》
- 腹痛根原《四圣心源》
- 腹痛的常见病《常见病自测》
- 腹痛寒气而或食停《医学传心录》
- 腹痛大小总论合参(附腹中诸病)《冯氏锦囊秘录》
- 腹痛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腹痛不已《疫疹一得》
- 腹痛候《诸病源候论》
- 腹痛(中脐及脐上下痛同考)《评琴书屋医略》
- 腹痛候《诸病源候论》
- 腹痛(余见心痛)《针灸资生经》
- 腹痛即泄《医法圆通》
- 腹痛(妊娠)《金匮悬解》
- 腹痛简便方《幼幼集成》
- 腹痛(附脐痛)《医述》
- 腹痛解《儿科萃精》
- 腹痛(附腹中窄狭)《医学入门》
- 腹痛论《症因脉治》
- 腹痛(产后)《金匮悬解》
- 腹痛论《胎产心法》
- 腹痛《儿科学》
- 腹痛论《侣山堂类辩》
《伤寒说意》
- 自叙
- 跋
- 卷首
- 卷一·太阳经
- 卷二·太阳经坏病
- 提纲 (卷二)
- 太阳坏病入阳明腑证
- 太阳坏病入太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厥阴脏证
- 卷三·太阳经坏病结胸痞证
- 卷四·阳明经
- 卷五·阳明经虚证
- 卷六·少阳经
- 卷七·少阳经坏病
- 卷八·太阴经
- 卷九·少阴经
- 卷十·厥阴经
- 附录:《伤寒论》中有而书中不载的方子
- 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