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风寒两感桂麻各半汤证
伤寒营闭卫郁,则生表寒,中风卫闭营郁,则生里热,风寒双感,营卫俱伤,则寒热往来,形状如疟。盖寒伤营则营欲泄,泄而不透,故敛束卫气而为寒,风伤卫则卫欲闭,闭而不开,故遏逼营血而为热。营郁热发,及其卫衰而营血外乘,又束卫气而寒来,卫郁寒生,及其营衰而卫气外乘,又遏营血而热来,此先中于风而后伤于寒,营卫交争,迭为胜负之故也。若其人便调不呕,寒热频发,日二三度,脉微缓者,是正气颇旺,不久将发,病为欲愈,无用治也。若脉浮而紧,面热身痒,是阳为阴郁,欲发而未能也。仲景脉法: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伤,骨节烦疼,当发其汗。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双泻营卫也。若其寒热不频,日仅再作,是其正气之虚,不能频发,而风多寒少,卫郁不盛,宜桂枝二麻黄一汤,重泻其营而轻泻其卫也。如其发热作渴,脉浮而洪大者,是兼有里热,宜桂枝二越婢一汤,稍清其内热也。
【6】桂枝麻黄各半汤 三
桂枝一两十六铢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去节 各一两 大枣擘,四枚 杏仁去皮尖,二十四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7】桂枝二麻黄一汤 四
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生姜切,一两六铢 甘草炙,一两二铢 麻黄去节,十六铢 大枣擘,五枚 杏仁去皮尖,十六个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9】桂枝二越婢一汤 五
桂枝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生姜切,一两二铢 大枣擘,四枚 石膏碎,绵裹,二十四铢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 太阳风寒两感桂麻各半汤证《伤寒说意》
- 太阳风寒抵当汤证《伤寒说意》
- 太阳风寒双感证 四章《伤寒悬解》
- 太阳风寒大青龙汤证《伤寒说意》
- 太阳风寒五苓散证 三章 (太阳入太阴去路)《伤寒悬解》
- 太阳风寒白虎汤证《伤寒说意》
- 太阳风邪伤卫脉证《医宗金鉴》
- 太阳方总论《伤寒附翼》
- 太阳风邪伤卫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 太阳发《中医词典》
- 太阳府义《思考中医》
- 太阳二方《本草乘雅半偈》
- 太阳腑病《中医词典》
- 太阳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阳腑病《医学心悟》
- 太阳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阳腑证《中医词典》
- 太阳传经 五章《伤寒悬解》
- 太阳感风《竹林女科证治》
- 太阳传经《伤寒说意》
- 太阳桂枝证《伤寒九十论》
- 太阳传本证治七条《伤寒贯珠集》
- 太阳寒水《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太阳出血《奇效简便良方》
- 太阳寒水《四圣心源》
- 太阳病中《药症忌宜》
- 太阳寒水《医学摘粹》
- 太阳病炙甘草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太阳寒邪伤营脉证《医宗金鉴》
- 太阳病杂疗法《千金翼方》
- 太阳寒邪伤营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说意》
- 自叙
- 跋
- 卷首
- 卷一·太阳经
- 卷二·太阳经坏病
- 提纲 (卷二)
- 太阳坏病入阳明腑证
- 太阳坏病入太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厥阴脏证
- 卷三·太阳经坏病结胸痞证
- 卷四·阳明经
- 卷五·阳明经虚证
- 卷六·少阳经
- 卷七·少阳经坏病
- 卷八·太阴经
- 卷九·少阴经
- 卷十·厥阴经
- 附录:《伤寒论》中有而书中不载的方子
- 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