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诸变

《伤寒说意》书籍目录

伤寒中风,医不解表,而反下之,败其中气,腹中雷鸣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心下痞满,干呕心烦,不得安静。医见心下之痞,以为热结在中,下之未尽,乃复下之,中气更败,其痞愈甚。不知此非结热,但以中脘虚亏,不能制伏阴邪,客气上逆,故成硬满。宜甘草泻心汤,甘、枣、姜、夏,温补胃气而降浊阴,芩、连,清其胆火也。

若伤寒汗出解后,胃中气不调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此甲木克土,土虚不能制水,水郁胆部而积于胁下,水合木邪,以贼中气,脾土陷泄而胃土逆塞也。宜生姜泻心汤,姜、甘、参、夏,温补中气,以转枢机,芩、连,清其胆火也。

【63】甘草泻心汤 四十八

甘草炙,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

(臣亿等谨按上生姜泻心汤法,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今详泻心以疗痞。痞气因发阴而生,是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其方必各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按千金并外台秘要治伤寒 食,用此方,皆有人参,知脱落无疑。)

【62】生姜泻心汤 四十九

生姜切,四两 甘草炙,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洗,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说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说意》书籍目录
  1. 泻心诸变《伤寒说意》
  2. 泻心药《明目至宝》
  3. 泻心诸汤《医学读书记》
  4. 泻心汤类诸方总论《研经言》
  5. 泻血《竹泉生女科集要》
  6. 泻心汤方《医宗金鉴》
  7. 泻血《奇效简便良方》
  8. 泻心汤方《医宗金鉴》
  9. 泻血《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0. 泻心汤方《临症验舌法》
  11. 泻眼药《明目至宝》
  12. 泻心汤方《伤寒杂病论》
  13. 泻药《趣味中医》
  14. 泻心汤方《伤寒杂病论》
  15. 泻药《药理学》
  16. 泻心汤《小儿药证直诀》
  17. 泻有余《中医词典》
  18. 泻心汤《儒门事亲》
  19. 泻与痢不同及先后传变《类证治裁》
  20. 泻心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1. 泻圆补方《中医词典》
  22. 泻心汤《备急千金要方》
  23. 泻证门《幼科指南》
  24. 泻心汤《备急千金要方》
  25. 泻证述要《儿科要略》
  26. 泻心汤《备急千金要方》
  27. 泻证总括《医宗金鉴》
  28. 泻心三黄汤《妇人大全良方》
  29. 泻证总括《幼科心法要诀》
  30. 泻心变法《伤寒说意》
  31. 渫白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