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吐下后心烦
汗后外热不退,心里微烦者,土败中寒,浊阴上涌,阳格而生外热,宜栀子干姜汤,温中清上而吐瘀浊也。若或下或汗后,心烦身热,胸中窒塞者,是败腐阻其肺气,痞郁而生上热,宜栀子豉汤,涌吐其败浊也。凡或汗或吐或下后,虚烦不得眠睡,甚而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无奈者,皆缘肺气壅遏,败浊堙塞,悉宜栀子豉汤吐之。若烦而少气者,中气之亏也,宜栀子甘草豉汤,以扶其土。若烦而兼呕者,胃气之逆也,宜栀子生姜豉汤,以降其逆。但栀子苦寒,最泻脾阳,如病人平日大便微溏者,便是脾阳之虚,不可服也。
栀子擘,十四个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34】栀子豉汤 二十九
栀子擘,十四个 香豉绵裹,四合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35】栀子甘草豉汤 三十
栀子擘,十四个 甘草炙,二两 香豉绵裹,四合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36】栀子生姜豉汤 三十一
栀子擘,十四个 生姜五两 香豉绵裹,四合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 汗吐下后心烦《伤寒说意》
- 汗吐下法亲历记《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汗吐下后心满气冲头眩身摇心悸肉瞤《伤寒说意》
- 汗吐下法亲历记《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汗吐下渗和解温补总方《医学入门》
- 汗吐下不解(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 汗吐下渗和解温补总方《医学入门》
- 汗窍《中医词典》
- 汗吐下温水火刺灸八法《丹溪手镜》
- 汗门《张氏医通》
- 汗为心液《中医词典》
- 汗门《针灸大成》
- 汗淅疮《中医词典》
- 汗论《温病条辨》
- 汗淅疮《外科启玄》
- 汗量辨病《常见病自测》
- 汗下《伤寒悬解》
- 汗类《察病指南》
- 汗下《冯氏锦囊秘录》
- 汗空《中医词典》
- 汗下《证治准绳·幼科》
- 汗解紧愈证二十四 阳明七十五《伤寒悬解》
- 汗下并用《中医词典》
- 汗解《儿科萃精》
- 汗下不解《古今医彻》
- 汗家《中医词典》
- 汗下后发作奔豚《伤寒说意》
- 汗家《中医名词词典》
- 汗下后烦渴《伤寒说意》
- 汗后作喘证四 太阳五十九《伤寒悬解》
- 汗下后寒湿发黄《伤寒说意》
《伤寒说意》
- 自叙
- 跋
- 卷首
- 卷一·太阳经
- 卷二·太阳经坏病
- 提纲 (卷二)
- 太阳坏病入阳明腑证
- 太阳坏病入太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厥阴脏证
- 卷三·太阳经坏病结胸痞证
- 卷四·阳明经
- 卷五·阳明经虚证
- 卷六·少阳经
- 卷七·少阳经坏病
- 卷八·太阴经
- 卷九·少阴经
- 卷十·厥阴经
- 附录:《伤寒论》中有而书中不载的方子
- 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