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旺心痞
太阳中风,寸缓关浮、而尺脉微弱,肾气少虚,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而不呕,此太阳之表证未解也。使其心下痞硬者,此必医误下而陷表阳,以致成痞,非阳明也。使其心下痞不因攻下,并见发热作渴,恶寒已退者,此是太阳表解,转属阳明之腑也。盖阳明腑病,胃气上逆,甲木不降,二气壅遏,自能成痞,不须攻下也。其小便数者,水利土燥,大便必硬,然尺弱肾寒,不可攻下,虽不更衣十日,亦无所苦也。即渴欲饮水,亦当少少与之,但以法救其干燥而已。以其渴是土湿木郁,而生风燥,原非火盛。宜五苓散,泻湿而燥土也。(方在“太阳”)。
阳明病,凡心下硬满者,皆是土弱胃逆,即太阴之痞证也,慎勿以寒药攻之。攻之败其中气,泻利不止者,死。泄利止者,脾阳来复,乃可愈也。

- 湿旺心痞《伤寒说意》
- 湿土郁之病《儒门事亲》
- 湿温《时病论歌括新编》
- 湿土脾甘夺针《儒门事亲》
- 湿温《中医名词词典》
- 湿土《医学启源》
- 湿温《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湿痰作痛《证治准绳·疡医》
- 湿温《时病论歌括新编》
- 湿痰作痛《续名医类案》
- 湿温《中医词典》
- 湿痰作痛《正体类要》
- 湿温《医医小草》
- 湿痰腰痛《中医词典》
- 湿温《凌临灵方》
- 湿痰眩晕《中医词典》
- 湿温《伤寒捷诀》
- 湿痰痿《中医词典》
- 湿温《医学传灯》
- 湿痰嗽《中医词典》
- 湿温《张聿青医案》
- 湿痰流注门主论《疡医大全》
- 湿温《吴鞠通医案》
- 湿痰流注门主方《疡医大全》
- 湿温《温病条辨》
- 湿痰流注《中医词典》
- 湿温《温病条辨》
- 湿痰流注《中医名词词典》
- 湿温《回春录》
- 湿痰脚气《中医词典》
- 湿温《伤寒六书》
《伤寒说意》
- 自叙
- 跋
- 卷首
- 卷一·太阳经
- 卷二·太阳经坏病
- 提纲 (卷二)
- 太阳坏病入阳明腑证
- 太阳坏病入太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厥阴脏证
- 卷三·太阳经坏病结胸痞证
- 卷四·阳明经
- 卷五·阳明经虚证
- 卷六·少阳经
- 卷七·少阳经坏病
- 卷八·太阴经
- 卷九·少阴经
- 卷十·厥阴经
- 附录:《伤寒论》中有而书中不载的方子
- 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