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太阳证柔痉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书籍目录

史××,男,37岁。北京市某局汽车驾驶员。

【病史】1977年秋开始,头痛眩晕眼胀、后项强直胀痛及背,牵连双肩酸楚,难以俯仰转侧。驾驶车辆时,头项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工作。夜间卧床,必须垫上三个高枕;病重时闭眼则觉眩晕,甚而被迫睁目不眠。西医查无明显指征,仅血压稍偏高。

经常服用镇痛、安眠剂,无明显效果。

1978年9月来诊,按太阳证柔痉论治,半月痊愈。

【诊治】头痛、项背强痛。常自汗出,头项部特别恶风。躺下则头晕,夜卧不宁。一年来逐渐加重,驾驶汽车日感困难。舌质淡红,苔白滑润,脉浮濡。

此系风湿外伤筋脉之“项背强几几”,属太阳病“柔痉”。法宜解肌祛风,濡润经脉。以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处方

葛根12克 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9克 生姜15克 大枣20克 二剂

上方服两剂,诸证悉减。损益再进数剂,嘱其注意冷暖。半月左右病遂告愈。

1979年5月17日随访,患者说:经范老治愈后,一直未再犯病。去年11月,驱车万里,远至东北,至今头项再无不适之感。

【辨证】本例头痛项强,舌淡红润,苔薄白滑,脉浮,显系太阳痉病。虽病已年余,但无里证,无传经之候,病仍属太阳经证。

初诊时,项背强几几为时已久,究其病因,为风寒之邪壅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筋脉失养。舌质正常、苔白滑,脉浮濡,为太阳表证之象;再参之汗出而恶风,此为表虚之证。

伤寒论》明确指出:“太阳病,项背强几儿,反汗出恶风者,桂枝葛根汤主之。”与本例对照,主证相符,故投原方。

【按语】本例桂枝加葛根汤之柔痉,与上例葛根汤之刚痉,皆以桂枝汤为基本方,均重用葛根为君。

所不同者,麻黄一味之差,有汗无汗一字之异,其理法方药,则随之不同。但历来《伤寒论》若干版本,刊载之桂枝加葛根汤多有麻黄。后人如林亿等提出,此恐非仲景之本意。今验之临床,亦确实如此。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书籍目录
  1. 太阳证柔痉《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2. 太阳证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3. 太阳证水疝《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4. 太阳证历节病(风湿性关节炎)《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5. 太阳证哮喘《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6. 太阳证刚痉(临产麻疹)《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7. 太阳证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8. 太阳证风湿《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9. 太阳之复《史载之方》
  10. 太阳证发热(长期低热)《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1. 太阳治方要义《思考中医》
  12. 太阳证《此事难知》
  13. 太阳中风《中医名词词典》
  14. 太阳证《伤寒总病论》
  15. 太阳中风《中医词典》
  16. 太阳正伤寒《轩岐救正论》
  17. 太阳中风 十五章《伤寒悬解》
  18. 太阳运气义《思考中医》
  19. 太阳中风感于寒湿发《针灸甲乙经》
  20. 太阳与阳明合病麻黄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21. 太阳中风桂枝汤证《伤寒说意》
  22. 太阳与阳明合病《中医名词词典》
  23. 太阳中风桂枝证一 太阳五《伤寒悬解》
  24. 太阳与少阳合病《中医名词词典》
  25. 太阳中风一 太阳四《伤寒悬解》
  26. 太阳瘀血证《伤寒九十论》
  27. 太阳中篇《伤寒恒论》
  28. 太阳用药图《医法圆通》
  29. 太阳中篇 计三十五方《伤寒恒论》
  30. 太阳阴邪停饮《伤寒心法要诀》
  31. 太阳中篇正误《医宗金鉴》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