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小儿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中医认为:本病由外感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所致。夏秋季多见。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和泻下脓血粘液,日下数次至十数次不等为特征。3~7岁儿童常可突然发病,表现为高热、惊厥、昏迷、四肢发冷等症,此为“中毒性菌痢”,甚者可危及生命,须及时救治。
湿热痢(急性菌痢) 下痢赤白粘冻,腹痛,里急后重,小便短赤,可伴发热。治宜清热化湿解毒,兼以理气行血。有表证者宜疏表,有积滞者宜推荡,忌收涩止泻。
(一)
处方:樱桃100~150克。
用法:将樱桃去核,压取原汁。每日1剂,1次服完,连服5~7天。
(二)
用法:将大蒜头剥去薄皮洗净,与淡豆豉共捣烂如泥,放碗内置锅中隔水蒸熟。每日1剂,分1~2次服完,连服5~7剂。
(三)
用法:水煎,每日3次,温服。
本方适用于湿热痢。
(四)
用法:水煎分3服。
(五)
用法:水煎分3次服。
(六)
用法:将旱莲草用温开水洗净,捣烂榨取浓汁,与白糖混和,置锅内隔水蒸化,凉后备用。每日1剂,分1~2次服完,连服5~7天。1岁以下小儿酌减。
(七)
用法:将柿饼置炭火上煅烧存性,研成细末,红痢用等量白糖,白痢用等量红糖,调匀,装瓶备用。1~2岁小儿每次15克,3~5岁者每次20克,6岁以上者每次30克,用温开水冲服。每日2~3次,连服5~7天。
寒湿型 腹痛,痢下白色粘冻,或白多红少,食少神疲,畏寒腹胀。治以温中燥湿,佐以解毒。
(一)
处方:肉桂末1.5克,当归3克,陈皮3克,山楂6克,红糖适量。
用法:先将前4药浓煎去渣,入粳米煮成粥,待粥熟后调入肉桂末与红糖食用。每日服2次。
(二)
克,用红枣、花椒汤送服,每日2次,连服7~10天。
疫毒型(中毒性痢疾) 突发高热,烦躁谵妄,甚则反复惊厥,神志昏迷,下痢或未见下痢,或突发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汗出不温,皮肤见有花纹,口唇紫绀,呼吸深浅不匀。治以清肠解毒,泄热开窍,扶正固脱,熄风潜阳。
(一)
用法:先煎前2药,取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调入红糖,每日服2次。
(二)
处方:鲜鲫鱼500克,大蒜头2个。
用法:将鱼去鳞和内脏后切片,大蒜去外皮,同煮汤调味服食。每天1次,连服数天。
(三)
用法:煎水服,每天1~2次,连服数天。
(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或2剂,昼夜分服。
休息痢(慢性菌痢) 痢疾日久(2个月以上)不愈,时发时止,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谷不馨。治宜健脾气,滑脱不禁宜收涩固脱。
(一)
处方:大鲫鱼1只。
用法:洗净切片,小椒3克,草果1.5克,葱3茎,煮粥入五味子。
(二)
用法:煮前2药成粥,食时加冰糖。
(三)
用法:将荞麦、核桃壳共置锅内,加清水500毫升煮至200毫升,弃渣取汁,冲入红糖调化,凉后可用。每日1剂,作1~2次服完,10天为1疗程,连服2~3个疗程。
(四)
用法:将乌梅、黄芪加水适量共放锅内煎浓,去渣取汁100毫升许,入红糖调化,候温使用。每日1剂,1次饮完,连服15~20天。
(五)
- 细菌性痢疾(小儿痢疾)《小儿常见病单验方》
- 细菌性痢疾《传染病》
- 细菌性脑膜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细菌性痢疾《病理学》
- 细菌性食物中毒《传染病》
- 细菌性痢疾《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 细菌性心肌炎《病理学》
- 细菌性痢疾《自我调养巧治病》
- 细菌性阴道病《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细菌性痢疾《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细菌学检验《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细菌性疾病《病理学》
- 细菌血清学检验《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眼科学》
- 细菌在人体的分布《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素《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中蛋白质的越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医学微生物学》
- 细理《中医词典》
- 细菌染色体《医学微生物学》
- 细粒棘球绦虫《人体寄生虫学》
- 细菌侵入的数量和适当的侵入部位《医学微生物学》
- 细粒棘球蚴病《病理学》
-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医院药学》
- 细连茶《茶饮保健》
- 细菌感染性疾病《急诊医学》
- 细脉《中医名词词典》
-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特异防治《医学微生物学》
- 细脉《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