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测量体温方法
(一)体温
1.水银体温计的种类及结构
(1)种类
①口表:盛水银的端较细长,可作口腔或腋下测量。
②肛表:盛水银一端呈圆柱形,用于直肠测温。
(2)结构水银体温计是由一根有刻度的真空玻璃毛细菅构成。其末端有贮液槽,内盛水银。当水银槽受热后,水银膨胀而沿着毛细管上升,其高度和受热程度成正比。体温表的毛细管下端和水银槽之间有一凹缩处,可使水银柱遇冷不致下降。
体温计和刻度为35-42℃,每1℃之间分成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1℃,在相当于0.5℃和1℃的地方用较粗且长的线标示。在37℃处则染以红色。
2.电子体温计(充电式)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来测量温度,测得的温度直接由数字显示,读数直观,测温准确,灵敏度高。使用时只需将探头放入外套内,外套使用后丢弃。注意探头须插入外套顶端,置探头于病人的测量部位,如舌下热窝处维持60秒,即可读数字。
3.化学点状体温计 此体温计内有若干化学单位,在45秒内能按特定的温度来改变体温表上点状的颜色。当颜色点从白色变成绿色或蓝色时,即为所测的体温。该体温表用后即丢弃,可避免交叉感染。
(二)测量方法
1.用物体温计放入盘内(垫纱布)或体温篮内,纱布,记录本,笔和手表。
2.操作方法测量前,先清点体温计总数,检查体温计有无破损,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备好用物携至病床边,对初诊或新入院病人给予解释,以取得合作。
(1)口腔测温 适用于成人,清醒、合作状态下,无口鼻疾患者。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舌系带两侧),嘱病人紧闭口唇,勿用牙咬,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净,看明度数,将体温计甩至35℃以下,放回容器内,记录结果。
(2)腋下测温 常用于昏迷、口鼻手术、不能合作病人和肛门手术者、腹泻婴幼儿。消瘦者不宜使用。解开病人胸前衣扣,轻揩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必要时托扶病人手臂,10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净,看明度数体温计甩至35℃以下,放回容器内记录结果。
(3)直肠测温常用于不能用口腔或腋下测温者。有心脏疾患者不宜使用,因肛表刺激肛门后,可使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动过缓。嘱病侧卧,屈膝仰卧或俯卧位,露出臀部,体温计水银端涂润滑油,将体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cm,3分钟后取出,用卫生纸擦净肛表,看明度数,将体温计甩至35℃以下,放入消毒液内浸泡,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三)注意事项
1.测量体温前后,应清点体温计数目,甩表时,勿触及他物,以防破碎。
2.凡给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及危重病人测温时,应用手扶托体温计,防止失落或折断。病人睡眠时应唤醒后再测温。
3.病人进冷、热饮食、,蒸汽吸入,面颊冷热敷等须隔30分钟后,方可口腔测温;沐浴、酒精擦浴应隔30分钟后,方可腋下测量;灌肠、坐浴后30分钟,方可直肠测温。
4.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合,应守护在病人身旁重测,必要时可同时作口温和肛温对照。予以复查。
5.当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吞下水银时,应立即口服大量牛奶或蛋白,使汞和蛋白结合,以延缓汞的吸收,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可服大量精纤维食物(如韭菜)或吞服内装棉花的胶囊,使水银被包裹而减少吸收,并增进肠蠕动,加速汞的排出。
6.病人体温过高或过低,应及时报告医生,严密观察,及时处理。

- 测量体温方法《基础护理学》
- 测量脉搏的方法《基础护理学》
- 测量血压《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 测定肾血流量《生理学》
- 测体温《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 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生理学》
- 测压法《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测定清除率的理论意义《生理学》
- 测验报告书写内容和方式《医学心理学》
- 测定方法的标准化《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测验法《医学心理学》
- 测定方法、标本处理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临床生物化学》
- 测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医学心理学》
- 测定方法《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测验结果与脑病损的的侧性关系《医学心理学》
- 侧子散《苏沈良方》
- 策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生理学》
- 侧子酒《备急千金要方》
- 策应《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 侧子酒《备急千金要方》
- 岑皮《吴普本草》
- 侧子《本草图经》
- 层次《人体解剖学》
- 侧子《药性切用》
- 层次《人体解剖学》
- 侧子《名医别录》
- 层青《玉楸药解》
- 侧子《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层析法实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
- 侧子《得配本草》
- 层析技术的原理和分类《临床生物化学》
《基础护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护士素质与护理职业道德
- 第三章 医院的任务与组织结构
- 第四章 病人入院及出院的护理
-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第六章 病人的清洁、舒适与安全护理
- 第一节 病人的清洁、舒适护理
- 第二节 褥疮的预防及处理
- 第三节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
- 第七章 病人营养与饮食护理
- 第八章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及测量
-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及测量
- 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及测量
- 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 第五节 体温单的使用
- 第九章 病区常用药物的管理及口服给药法
- 第十章 注射法
- 第十一章 药物过敏试验法
- 第十二章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 第十三章 冷与热的应用
- 第十四章 呼吸道护理技术
- 第十五章 胃肠道护理技术
- 第十六章 泌尿道护理技术
- 第十七章 常用标本采集法
- 第十八章 传染病区的管理及隔离技术
- 第十九章 观察病人
- 第二十章 急救与监护
- 第二十一章 临终护理
- 第二十二章 护理文书的书写记录和保管
- 第二十三章 护理程序与整体护理
- 第二十四章 病区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