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

《周慎斋遗书》书籍目录

血证属火无二议,五脏六腑皆出血之路,所以吐者火也,至后则虚矣!用药一概寒凉,则胃气渐损,生发之气渐衰,血以气为主,血无气养,血不归络,累发之而累寒之,自然成阴虚火动之证。脾、肺二络有损,咳嗽、喘促、泄泻,理必然也。血热火动,滋阴可愈;血热火越,滋阴求愈则不能矣。不见天之大雨,是滋阴也,反击动其火,草木皆焚,滋阴补阴,何以别之!四物汤治血之有余,不治血之不足。若论不足,男女之血皆不足也。血虚则无气,血虚发热,气虚生寒,血后寒热往来,是气血两虚,宜用东垣甘温除大热之法。阴从阳生,所以人参、黄 能补其生化之原也。若见自汗咳嗽,乃肺虚也。血脱益气,古圣之言,虽有杂证,亦末治之。盖血药治血之有余,不治血之不足;寒剂治火之有余,不治火之不足。吐血概用滋阴清火,则胃失生发之气,脾肺先绝,血从何生?必至于死矣!

失血证,皆见芤脉,随其上下以察所出。凡失血者,脉贵沉细,若脉浮大则难治,豁大无力尚可延;短数、细数、紧数、豁大有力皆为不祥。

治血初起,以苦甘寒药散火凉血为君,辛凉开郁利气为臣,升清药俾复其位为佐使,久则以酸涩止塞其源,用甘温药收补于后,如此未有不愈者。(王胥山曰∶治血之要略备矣。)

凡咳嗽吐血有汗,用茯苓补心汤,或潮热咳嗽,八珍汤陈皮贝母五味子,以泻胸中之痰。老痰是热,宜贝母、花粉;清痰是虚,宜人参白术

吐血之证,或七情所伤,或咳嗽日久,或因伤寒表里不清,渐传而至,心气耗散,不能藏血胸膈饱闷,咽嗌不利,虚火上炎,服三四帖则止,发则再服,盖火郁宜发之也。渴甚加麦冬凡病先防胃伤,宜六味丸八珍汤加减。寒药不可,热亦不宜。血怕气滞,滞则生发之气反郁而成火。

血来鲜红属热,淡色属虚。血色青淡,参汤磨服犀角羚羊角,阳气上升,其血必能下降,倘气不升上,血必不复下。可见气有生血之妙,血无益气之功也。

去左胁下积血,乌药二分,枳壳三分,磨服;脉不短数,尚可迁延。吐血血不归经,用炮姜温暖中气,使血归经。炮姜入脾、肺二经,脾统血,肺主气,气行血行也。

吐血,先血病而后吐泻者,无忘其吐泻,四君子加归、芍之类;先吐泻而后血病者,无忘其血病,四君子加山栀、川连之类。吐血宜行血、凉血、和血、补血,茯苓补心汤六味汤,或四物汤加炮姜,八珍汤加陈皮、贝母、麦冬五味子。血病必从血治,此为正法。

吐血久而不愈者,肾虚不纳气故也;杂病久而不愈者,脾虚不能统血故也。故血病宜求之肾。杂病宜求之脾。

吐血因阳胜阴虚,故血不得下行,乘炎上之势而出。大法补阴抑火,使复其位。山栀只清胃脘之血,桃仁承气治气壅火塞而吐紫血者,然非治血之正法也。

先吐血后见痰嗽,皆是阴虚火动,气不得下降也;先痰嗽后见红者,是痰积热壅,火炎吐血也。以炮姜末、童便调服,或天一丸,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

天一丸

黄柏 知母(俱童便炒) 生地 丹皮 杞子 五味子 牛膝 茯苓 蜜丸。

血证药味各有专司。川芎中气药,性味辛散,通肝经而行血滞于气也;地黄血中血药,通肾经,性味甘寒,能滋真阴;当归分三治,性味辛温,全用活血,血各归经;白芍阴分药也,通脾经,性味酸寒,能凉血,治血虚腹痛也;人参补血虚,阳旺则生阴血也。辅佐之属,若桃仁红花苏木血竭、丹皮,血滞所宜;蒲黄阿胶地榆百草霜、棕灰,血崩所宜;乳香没药五灵脂,血痛所宜;苁蓉琐阳牛膝、杞子、益母草夏枯草龟板,血虚所宜;乳酪血液之物,血燥所宜;炮姜、肉桂,血寒所宜;生地、苦参,血热所宜。此

验案

石埭陈友,年三十五岁,性嗜酒色,忽患吐血,一日三五次,不思饮食,每日只吃粥一碗,滚酒能饮数杯,次日清晨再吃粥,前粥尽行吐出,吐后反腹胀,时时作酸割痛,昼夜不眠,吃滚酒数杯略好,来日亦如此,近七月矣,医人俱言不可治,并无论及积血者。予诊之,六脉虚数,此证吐后宜宽反胀,吃滚酒略可,此积血之证也。盖酒是邪阳,色亦邪阳,邪阳胜则正阳衰,又兼怒气伤肝,肝不纳血,思虑伤脾,脾不统血,中气受伤,血不归络,积血中焦无疑。宜吐宜利,但脾胃大虚,不使阳气升发,阴寒何由而消?先用六君汤,白术苍术制之,加丁香温胃,草蔻治中脘痛,三十余帖,再用良姜一两,百年陈壁土四两同煮,待土化切片,陈皮去白,草蔻、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胡椒丁香各五钱,细辛四钱,共末,空心清盐酒送下二钱,此药功在扶阳,积血阴寒凝结,得阳旺而阴自化。服药后血从下行者吉,如血从上吐,约六、七碗,胸中闷乱,手足逆冷,不醒人事。急煎人参五钱,炮姜八分,服之遂静。定后胸中闷乱,脐下火起而昏。用茯苓补心汤一帖而安,又用六味加人参、

一人咳嗽吐血,用人参、花粉为末,蜜水调服而愈。

一女白带、吐血,子午潮热口干脉弦,此肝木大旺,脾之真元被木所夺也。清肺则木平,补脾则中气固,六味加人参、炮姜而愈。

一人痰中见血,脉大有力,肺部更甚,此证肺失下降之令也。肺不降者,中宫为浊气郁结,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周慎斋遗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周慎斋遗书》书籍目录
  1. 吐血《周慎斋遗书》
  2. 吐血《血证论》
  3. 吐血《松峰说疫》
  4. 吐血《吴鞠通医案》
  5. 吐血《松峰说疫》
  6. 吐血《医学心悟》
  7. 吐血《伤寒六书》
  8. 吐血《丹溪心法》
  9. 吐血《伤寒六书》
  10. 吐血《医学摘粹》
  11. 吐血《冷庐医话》
  12. 吐血《卫生易简方》
  13. 吐血《丹溪治法心要》
  14. 吐血《明医指掌》
  15. 吐血《友渔斋医话》
  16. 吐血《儒门事亲》
  17. 吐血《友渔斋医话》
  18. 吐血《证治汇补》
  19. 吐血《儿科萃精》
  20. 吐血《保婴撮要》
  21. 吐血《奇效简便良方》
  22. 吐血《张聿青医案》
  23. 吐血《奇效简便良方》
  24. 吐血《医碥》
  25. 吐血《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26. 吐血《临证指南医案》
  27. 吐血《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28. 吐血《寿世保元》
  29. 吐血《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30. 吐血《证治准绳·杂病》
  31. 吐血《幼科心法要诀》

《周慎斋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