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吉寒凶
痘发于阳盛而外热,陷于阴盛而内寒,是以感病之时,热甚者吉,热微者凶。
发热三日,三阳之盛也。发热二日,则太阳之阳虚,故一日不热。发热一日,则阳明之阳虚,故二日不热。阳虚则卫郁不发,即暂时略发,而究不茂长,终必塌陷。一入三阴之脏,热退寒生,死不可医矣。
阳贵阴贱,凡病皆然,至于痘家,尤为甚焉。阴贵之证,除温病、温疫、伤寒阳明实证外,他未尝有也。是以三阳之经热,痘家之生途,而一见少阴之寒来,即寓死机,恐其寒来而热不继发也。三阴之脏寒,痘家之死路,而一见厥阴之热发,即为佳兆,喜其热发而寒不再来也。其阳复而热过者,疳蚀痈溃,不无后患,然既己出死路而登生途,纵治法乖违,未免损伤,究为肢体残缺之人,犹胜作官骸周全之鬼也。

- 热吉寒凶《四圣悬枢》
- 热积腹痛《症因脉治》
- 热极眵睛《银海精微》
- 热积必溃之病《原机启微》
- 热极喘口舌焦干《千金翼方》
- 热积必溃之病《审视瑶函》
- 热极生风《中医词典》
- 热积必溃之病《中医词典》
- 热极生寒《中医词典》
- 热积《中医词典》
- 热疾,胎死腹中者,何。《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 热霍乱(此处原书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热疾胎死腹中《女科百问》
- 热霍乱《中医词典》
- 热剂《中医名词词典》
- 热化《中医词典》
- 热剂《中医词典》
- 热烘《中医词典》
- 热剂《女科证治准绳》
- 热烘《中医名词词典》
- 热疖《中医词典》
- 热汗《中医词典》
- 热结《中医词典》
- 热汗《中医名词词典》
- 热结腹痛《中医词典》
- 热膈《中医词典》
- 热结旁流《中医名词词典》
- 热格《中医词典》
- 热结旁流《中医词典》
- 热疳《中医名词词典》
- 热结膀胱《中医名词词典》
《四圣悬枢》
- 自叙
- 卷一·温病解第一
- 卷二·疫病解第二
- 疫病原始
- 寒温病异
- 表里殊法
- 温疫由来
- 寒温殊病
- 表解热除
- 阴衰营陷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三阳传胃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六经治法
- 停水不消
- 寒疫由来
- 表里同异
- 表解寒散
- 阳衰卫陷
- 传经大凡
- 阳旺传腑
- 阴盛传脏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卷三·痘病解第三
- 痘病根原
- 痘病消长
- 热吉寒凶
- 抑阴扶阳
- 太阳经证
- 阴阳盛衰
- 停水不消
- 烦渴发热
- 血升鼻衄
- 阳明经证
- 发热出痘粒满痂生
- 红白消长
- 发紫变黑顶平根散
- 郁重粒多蒙头锁项抱鼻环唇肿消眼闭
- 阳明府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庸工谬妄
- 卷四·疹病解第四
- 卷五·伊公四问第五
- 附录:药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