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热燥渴
疹传阳明少阳,燥动火炎,则生烦渴。若方在太阳,而烦渴已见,此其三阳素旺,将来多传阳明之腑。盖温疫之邪,受在少阳厥阴两经,足少阳从相火化气,足厥阴以风木主令。胃阳旺而燥盛,则风火激烈而烦渴以生,脾阴旺而湿盛,则风火清宁而烦渴不作。如烦渴见于太阳寒水之经,则火盛水负,湿亏燥盈,是其素秉如此矣。
火炎就燥,必传胃腑,此在大人,或有表解而病此者,小儿表密,必连经证。宜白虎加元麦青萍汤,清金而发表,绝其传腑之源也。
白虎加元麦青萍汤
石膏二钱,生 甘草一钱 知母一钱 粳米半杯 元参一钱 麦冬二钱,去心 浮萍二钱
流水煎至米熟,取半杯,热服,覆衣。
治疫疹初起,阳气素旺者。

- 烦热燥渴《四圣悬枢》
- 烦热《伤寒括要》
- 烦热燥渴《四圣悬枢》
- 烦热《幼科推拿秘书》
- 烦惋《中医词典》
- 烦热《伤寒明理论》
- 烦心《中医词典》
- 烦热《脉因证治》
- 烦冤《中医词典》
- 烦热《伤寒寻源》
- 烦冤嗽《中医词典》
- 烦热《丹溪手镜》
- 烦躁《中医名词词典》
- 烦热《伤寒六书》
- 烦躁《景岳全书》
- 烦热《伤寒六书》
- 烦躁《中医词典》
- 烦热《证治准绳·幼科》
- 烦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烦热《续名医类案》
- 烦躁《伤寒捷诀》
- 烦热《幼幼新书》
- 烦躁《正骨心法要旨》
- 烦热《中医词典》
- 烦躁《医学纲目》
- 烦热《中医名词词典》
- 烦躁《医学纲目》
- 烦闷《产宝》
- 烦躁《医宗金鉴》
- 烦满囊缩《卫生宝鉴》
- 烦躁《医宗金鉴》
《四圣悬枢》
- 自叙
- 卷一·温病解第一
- 卷二·疫病解第二
- 疫病原始
- 寒温病异
- 表里殊法
- 温疫由来
- 寒温殊病
- 表解热除
- 阴衰营陷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三阳传胃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六经治法
- 停水不消
- 寒疫由来
- 表里同异
- 表解寒散
- 阳衰卫陷
- 传经大凡
- 阳旺传腑
- 阴盛传脏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卷三·痘病解第三
- 痘病根原
- 痘病消长
- 热吉寒凶
- 抑阴扶阳
- 太阳经证
- 阴阳盛衰
- 停水不消
- 烦渴发热
- 血升鼻衄
- 阳明经证
- 发热出痘粒满痂生
- 红白消长
- 发紫变黑顶平根散
- 郁重粒多蒙头锁项抱鼻环唇肿消眼闭
- 阳明府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庸工谬妄
- 卷四·疹病解第四
- 卷五·伊公四问第五
- 附录:药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