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嗌干
太阴经在少阳之次,少阳表邪不解,以次相传,四日则及太阴。其经自足走胸,行身之前,温疫营郁热盛,三阴之经,化气于三阳,故病传太阴,则腹满而嗌干。与温病略同,但内热之新故虚实不同也。
卫化于阳明,营生于太阴,阳明旺而太阴衰,则卫闭而营不能发,太阴旺而阳明衰,则营发而卫不能闭。营发则斑见而人生,卫闭则热亢而人死。疹家斑点发生,全赖脾阴之旺,滋益脾精,以泽燥土,疹家太阴之定法。
内外百病,悉缘太阴之湿,而惟疹病,则惟恐其燥。己土非燥,营热不至里蒸,终当外发也。
青萍地黄汤
浮萍三钱 生地三钱 丹皮二钱 芍药二钱 甘草一钱 生姜二钱 大枣三枚
流水煎半杯,热服。
治疹病太阴经证,腹满嗌干者。

- 腹满嗌干《四圣悬枢》
- 腹满(心满胀)《针灸资生经》
- 腹满嗌干《四圣悬枢》
- 腹满《伤寒指掌》
- 腹满嗌干《四圣悬枢》
- 腹满《伤寒明理论》
- 腹满八《金匮悬解》
- 腹满《医效秘传》
- 腹满并痛《丹溪手镜》
- 腹满《伤寒六书》
- 腹满二《金匮悬解》
- 腹满《伤寒六书》
- 腹满歌《伤寒百证歌》
- 腹满《普济方·针灸》
- 腹满寒疝宿食《金匮悬解》
- 腹满《张氏医通》
- 腹满寒疝宿食《医宗金鉴》
- 腹满《医学纲目》
- 腹满寒疝宿食《医宗金鉴》
- 腹满《中医词典》
-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医宗金鉴》
- 腹满《中医名词词典》
-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 腹脉法《中医词典》
-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金匮要略方论》
- 腹冷痛《中医词典》
-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高注金匮要略》
- 腹哭钟鸣《济阴纲目》
-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金匮玉函经二注》
- 腹哭钟鸣《中医词典》
-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金匮要略浅注》
《四圣悬枢》
- 自叙
- 卷一·温病解第一
- 卷二·疫病解第二
- 疫病原始
- 寒温病异
- 表里殊法
- 温疫由来
- 寒温殊病
- 表解热除
- 阴衰营陷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三阳传胃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六经治法
- 停水不消
- 寒疫由来
- 表里同异
- 表解寒散
- 阳衰卫陷
- 传经大凡
- 阳旺传腑
- 阴盛传脏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卷三·痘病解第三
- 痘病根原
- 痘病消长
- 热吉寒凶
- 抑阴扶阳
- 太阳经证
- 阴阳盛衰
- 停水不消
- 烦渴发热
- 血升鼻衄
- 阳明经证
- 发热出痘粒满痂生
- 红白消长
- 发紫变黑顶平根散
- 郁重粒多蒙头锁项抱鼻环唇肿消眼闭
- 阳明府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庸工谬妄
- 卷四·疹病解第四
- 卷五·伊公四问第五
- 附录:药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