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附岐伯温义

《四圣悬枢》书籍目录

《素问·热论》: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热病者,伤寒之类,非伤寒也。

岐伯对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外感之病,统曰伤寒,而其中实有风寒之分。春温夏热,皆感风邪,而曰伤寒者,感病之总名也。上文曰:热病者,伤寒之类,则温热非由伤寒甚明。

人之春夏感伤,风泄其卫,卫闭而遏营血,则为病热。热虽至甚,而经尽阴复,不至于死。其阳亢阴枯,外被邪客,而表里双传,一日两经,是谓两感。精液消亡,必不免于死也。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巨阳者,诸阳之属也,故为诸阳主气也。其脉连于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

足之三阳,自头走足。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太阳者,诸阳之所属也,故为诸阳主气也。太阳行身之后,其脉自头下项,挟脊抵腰,连于督脉之风府。邪自风府而入,客于太阳之经,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行身之前,其脉挟鼻络于目,故目痛鼻干。三阳之气,皆随阳明下行,阳气蛰藏则善寐,阳明上逆,阳升而火泄,故身热而不卧。三日少阳受之,少阳行身之侧,其脉从耳下颈,自胸贯膈,而循胁里,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三阴之脏者,经郁热发,汗之开其皮毛,经热外泻,则病愈矣。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足之三阴,自足走胸。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行身之前,其脉入腹络胃,上膈挟咽,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行身之后,其脉贯脊属肾入肺,而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行身之侧,其脉过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故烦满而囊缩。太阴曰脉布胃中,少阴曰脉贯肾,厥阴曰脉络于肝,是三阴之病,皆入于脏也。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六日而六经俱尽,六日而六经俱解,所谓其愈皆以十日以上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已满三日者,可泻而已。

腑亦称脏,《素问·十二脏相使论》:十二脏之贵贱相使是也。五脏六腑皆受病矣,各通其脏脉,是何脏腑之病,即针通其何脏腑之脉也。其未满三日者,所谓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故可汗而已。其已满三日者,已入于脏,故可泻而已。汗泻俱是刺法,详见“刺热篇”。

《灵枢·热病》: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热病阳有余而阴不足,故泻其阳以补其阴。其在三阳,而未入脏者,热邪尚浅,补其经中之阴,则汗自出。其在三阴,而已入于脏者,热邪已深,非泄其脏中之阳,则热不去。温热之病,所以不死者,脏阴之未亡也。已入脏而不泄,则脏阴亡矣,故用泻法。

帝曰:其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岐伯曰:其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营卫不行,如是之后六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两感者,阳强不密,阴气衰绝。其太阳之寒,随少阴而化热;太阴之湿,随阳明而化燥;厥阴之风,随少阳而化火,故一日之内,两经俱病。以其表里同气,故感应神速,三日六经俱病,再三日,而阳明之气全消,是以死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四圣悬枢》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四圣悬枢》书籍目录
  1. 岐伯温义《四圣悬枢》
  2. 岐伯神圣散《备急千金要方》
  3. 岐伯阴阳脉例《阴证略例》
  4. 岐伯灸《中医词典》
  5. 岐骨《中医词典》
  6. 岐伯《中医词典》
  7. 岐骨《正骨心法要旨》
  8. 芪术茶《茶饮保健》
  9. 岐黄《中医名词词典》
  10. 芪升茶《茶饮保健》
  11. 岐黄《中医词典》
  12. 芪杞炖乳鸽《老年百病防治》
  13. 岐天师传治回毒方《石室秘录》
  14. 芪牡茶《茶饮保健》
  15. 岐天师儿科治法《石室秘录》
  16. 芪麦茶《茶饮保健》
  17. 岐天师又传治回毒岁久不愈方《石室秘录》
  18. 芪风茶《茶饮保健》
  19. 岐真人传儿科秘法《石室秘录》
  20. 祁序《傅青主女科》
  21. 其八兼痢《重订广温热论》
  22. 祁婆滕《证类本草》
  23. 其二《张聿青医案》
  24. 祁坤《中医词典》
  25. 其二(僧自性着)《医学实在易》
  26. 祁宏源《中医词典》
  27. 其二兼寒《重订广温热论》
  28. 齐州荣姥丸《备急千金要方》
  29. 其高者因而越之《中医名词词典》
  30. 齐能之《中医词典》
  31. 其历痈《医宗金鉴》

《四圣悬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