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腰痛发热恶寒嗽喘嚏喷
太阳在六经之外,皮毛之分,次则阳明,次则少阳,次则太阴,次则少阴,次则厥阴,近于骨矣。卫司于肺,营司于肝,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而总统于太阳。
寒自外感,而伤营血,故太阳先病。寒性闭涩,窍开寒入,闭其皮毛,血不得泄,是以伤营,阴内阳外,气之常也。寒伤营血,皮毛闭塞,营阴欲泄,肤无透窍,外乘阳位,束其卫气。卫气内郁,则遏闭而为热,营血外束,则收藏而为寒,阴阳易位,彼此缠迫,故发热而恶寒也。太阳之经,自头下项,行身之后,经气迫束,故头项、腰脊、骨节俱痛也。皮毛外阖,肺气壅遏,逆行上窍,泄之不及,故嗽嚏喘促也。营血遏郁,木气不畅,肝木不升,则振撼而为悸,胆木勿降,则悬虚而为惊也。足少阳行于身后,手厥阴行于中指,少阳之相火上逆,故耳后筋红,厥阴之相火下陷,手厥阴亦为相火。故中指节冷也。
营为寒侵,束闭卫气,卫气不达,郁而生热,是营伤而卫病也。宜紫苏汤,苏叶发其皮毛,杏仁利其肺气,桂枝通经而行营血,甘草培土而补中气。使寒随汗散,营开而卫泄,则不生痘病矣。
流水煎半杯,热服,覆衣,取汗。
治小儿寒疫太阳经证,而未成痘者。
冬月寒盛,须以麻黄发之。

- 头痛腰痛发热恶寒嗽喘嚏喷《四圣悬枢》
- 头痛眼症《眼科阐微》
- 头痛阴虚者《药症忌宜》
- 头痛眩运风汗证《古今名医汇粹》
- 头痛章《医学妙谛》
- 头痛眩晕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 头痛证一(眉眶痛 附)《明医指掌》
- 头痛眩晕总括《医宗金鉴》
- 头痛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头痛眩晕死证《杂病心法要诀》
- 头痛诸症(附脑漏、鼻症)《经验丹方汇编》
- 头痛眩晕死证《医宗金鉴》
- 头痛总括《医宗金鉴》
- 头痛眩晕案《丁甘仁医案》
- 头痛总括《幼科心法要诀》
- 头痛眩晕《痰火点雪》
- 头维《针灸大成》
- 头痛眩晕《证治准绳·疡医》
- 头维《中医词典》
- 头痛续法《医学纲目》
- 头维《针灸学》
- 头痛头旋目眩眼疾血劳风气均治《奇效简便良方》
- 头温足冷《经验麻科》
- 头痛头疯《外科大成》
- 头温足冷《冯氏锦囊秘录》
- 头痛头风大小总论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 头温足冷下体冷过膝四肢身体冷如冰《麻科活人全书》
- 头痛统论《金匮翼》
- 头响《中医词典》
- 头痛诗《医学实在易》
- 头响《医述》
《四圣悬枢》
- 自叙
- 卷一·温病解第一
- 卷二·疫病解第二
- 疫病原始
- 寒温病异
- 表里殊法
- 温疫由来
- 寒温殊病
- 表解热除
- 阴衰营陷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三阳传胃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六经治法
- 停水不消
- 寒疫由来
- 表里同异
- 表解寒散
- 阳衰卫陷
- 传经大凡
- 阳旺传腑
- 阴盛传脏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卷三·痘病解第三
- 痘病根原
- 痘病消长
- 热吉寒凶
- 抑阴扶阳
- 太阳经证
- 阴阳盛衰
- 停水不消
- 烦渴发热
- 血升鼻衄
- 阳明经证
- 发热出痘粒满痂生
- 红白消长
- 发紫变黑顶平根散
- 郁重粒多蒙头锁项抱鼻环唇肿消眼闭
- 阳明府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庸工谬妄
- 卷四·疹病解第四
- 卷五·伊公四问第五
- 附录:药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