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泄利
阳明之经,在肌肉之分,皮毛之内。太阳经病,以次相传,二日则及阳明。其经挟口环唇,行身之前,经气上壅,故鼻干口燥而胸满。胃者,水谷之府,一传阳明,必见吐泄。以少阳甲木,从阳明戊土下行,表寒束迫,阳明经气不能顺降,壅碍甲木下行之路,甲木郁遏,而贼戊土,胃腑被逼,失其容受之量,水谷在中脘以上者则为呕吐,在中脘以下者则为泄利。
呕利者。入腑入脏之先机也。阳明胃腑,从燥金化气,太阴脾脏,以湿土主令,阳盛则呕泄亡阴,入腑而生热,阴盛则吐利亡阳,入脏而生寒。
寒疫之病,大人卫泄而汗解,小儿卫发而痘生,全恃乎胃阳盛而燥气长也。于其呕泄方作之时,扶阳明而抑太阴,一定之法也。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阳明经泄利者。
苏叶三钱 葛根三钱 桂枝一钱 芍药一钱 半夏二钱 生姜一钱 甘草一钱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阳明经呕吐者。

- 呕吐泄利《四圣悬枢》
- 呕吐泄利《四圣悬枢》
- 呕吐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呕吐泄利《四圣悬枢》
- 呕吐噎格《邵兰荪医案》
- 呕吐物性质辨别《常见病自测》
- 呕吐一《金匮悬解》
- 呕吐物数量辨病《常见病自测》
- 呕吐者胃气逆而不下《医学传心录》
- 呕吐五《金匮悬解》
- 呕吐证《明医指掌》
- 呕吐统论《金匮翼》
- 呕吐证治《幼幼集成》
- 呕吐统论《圣济总录》
- 呕物如舌《古今医统大全》
- 呕吐酸水秘方《华佗神方》
- 呕血《物理诊断学》
- 呕吐酸水《症因脉治》
- 呕血《中医名词词典》
- 呕吐四《金匮悬解》
- 呕血《圣济总录》
- 呕吐时间辨病《常见病自测》
- 呕血《中医词典》
- 呕吐十一《金匮悬解》
- 呕血《竹泉生女科集要》
- 呕吐十五《金匮悬解》
- 呕血《重订灵兰要览》
- 呕吐十四《金匮悬解》
- 呕血《医学入门》
- 呕吐十三《金匮悬解》
- 呕血《寿世保元》
《四圣悬枢》
- 自叙
- 卷一·温病解第一
- 卷二·疫病解第二
- 疫病原始
- 寒温病异
- 表里殊法
- 温疫由来
- 寒温殊病
- 表解热除
- 阴衰营陷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三阳传胃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六经治法
- 停水不消
- 寒疫由来
- 表里同异
- 表解寒散
- 阳衰卫陷
- 传经大凡
- 阳旺传腑
- 阴盛传脏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卷三·痘病解第三
- 痘病根原
- 痘病消长
- 热吉寒凶
- 抑阴扶阳
- 太阳经证
- 阴阳盛衰
- 停水不消
- 烦渴发热
- 血升鼻衄
- 阳明经证
- 发热出痘粒满痂生
- 红白消长
- 发紫变黑顶平根散
- 郁重粒多蒙头锁项抱鼻环唇肿消眼闭
- 阳明府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庸工谬妄
- 卷四·疹病解第四
- 卷五·伊公四问第五
- 附录:药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