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治法
温疫营郁血热,六日而至厥阴。六经既尽,阴气续复,血热外达,应见红斑,斑生则热退而病解矣。红斑之后,继以白斑。红斑者,营血之外发,白斑者,卫气之外泄。
寒疫营闭而卫郁,温疫卫闭而营郁,营开而卫泄则为汗,卫开而营发则为疹。小儿寒疫,皮肤致密,不得汗泄,则卫气升腾,冲突皮肤而为痘,温疫则大人小儿皆生疹点,无有异也。
温疫之感,全在少阳厥阴两经。厥阴职司营血,而营中之伏热,则少阳之相火,而非但乙木所胎之君火也。若未满六日,而表证已解,血热未深,止是汗出,尚无红斑也。六日而传厥阴,血热已深,是以表解而斑红。若六日之外,过时而后斑发,营血郁蒸,红转而紫,紫变而黑,则十不救一。
治法:六日之内,总宜透发肌表,以泻血热,至六日经尽之后,表药更当急进,刻不可缓也。血热不泄,立致殒亡,即泄之不透,隐见于皮肤之间,亦生风癞之疾,非细故也。

- 六经治法《四圣悬枢》
- 六经治法《四圣悬枢》
- 六经中伤病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六经证《灵素节注类编》
- 六经主用发明说《古今名医汇粹》
- 六经证《古今医鉴》
- 六经总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 六经证《景岳全书》
- 六聚《中医词典》
- 六经正义《伤寒法祖》
- 六聚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六经正义《医述》
- 六绝脉《古今医统大全》
- 六经余证《脉因证治》
- 六绝脉《轩岐救正论》
- 六经用药格法《伤寒六书》
- 六君子汤《正体类要》
- 六经引药《医学集成》
- 六君子汤《救伤秘旨》
- 六经形证《中医词典》
- 六君子汤《冯氏锦囊秘录》
- 六经痛《明医指掌》
- 六君子汤《冯氏锦囊秘录》
- 六经统论二十二问《仲景伤寒补亡论》
- 六君子汤《冯氏锦囊秘录》
- 六经提纲《医医小草》
- 六君子汤《医方考》
- 六经汤丸秘方《解围元薮》
- 六君子汤《医方考》
- 六经所属《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六君子汤《医方考》
《四圣悬枢》
- 自叙
- 卷一·温病解第一
- 卷二·疫病解第二
- 疫病原始
- 寒温病异
- 表里殊法
- 温疫由来
- 寒温殊病
- 表解热除
- 阴衰营陷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三阳传胃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六经治法
- 停水不消
- 寒疫由来
- 表里同异
- 表解寒散
- 阳衰卫陷
- 传经大凡
- 阳旺传腑
- 阴盛传脏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卷三·痘病解第三
- 痘病根原
- 痘病消长
- 热吉寒凶
- 抑阴扶阳
- 太阳经证
- 阴阳盛衰
- 停水不消
- 烦渴发热
- 血升鼻衄
- 阳明经证
- 发热出痘粒满痂生
- 红白消长
- 发紫变黑顶平根散
- 郁重粒多蒙头锁项抱鼻环唇肿消眼闭
- 阳明府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庸工谬妄
- 卷四·疹病解第四
- 卷五·伊公四问第五
- 附录:药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