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阳邪气进退之机四条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邪气在表则发热.入里则躁烦.伤寒六七日.外无大热.而其人躁烦者.邪气去阳而之阴也.
去、又训作往.言阳邪往入阴中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谓三阴不受邪也.
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当传太阴.内经伤寒传变之常法然也.阳邪传阴.
则当呕而不能食.若其人反能食.不呕.则邪气不传于阴.将从阳而解也.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伤寒三日.少阳受邪.而其脉反小者.邪气已衰.其病欲解而愈.经云、大则病进.小则病退.此之谓也.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少阳、胆木也.从寅至辰.为木旺之时.故其病欲解.必于是三时.亦犹太阳之解于巳午未.阳明之解于申酉戌也.

- 辨少阳邪气进退之机四条《伤寒贯珠集》
-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医宗金鉴》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医宗金鉴》
- 辨烧热《幼科铁镜》
- 辨少阴紧脉证《阴证略例》
- 辨上焦病脉证并治《婴儿论》
- 辨舌《医述》
- 辨伤寒中寒假热假胀《冯氏锦囊秘录》
- 辨舌《脉诀汇辨》
- 辨伤寒疫气不同歌《伤寒百证歌》
- 辨舌《医学真传》
- 辨伤寒一《伤寒寻源》
- 辨舌《外科选要》
- 辨伤寒五十九刺《续名医类案》
- 辨舌法《医理真传》
- 辨伤寒温病热病并无传染之理《温病正宗》
- 辨舌法《银海指南》
- 辨伤寒未解将解《冯氏锦囊秘录》
- 辨舌疳牙岩舌疔论《疡科心得集》
- 辨伤寒太阳经再传《冯氏锦囊秘录》
- 辨舌色《医学摘粹》
- 辨伤寒受病阴阳不同一条《伤寒贯珠集》
- 辨舌诗《医学实在易》
- 辨伤寒可汗不可汗《冯氏锦囊秘录》
- 辨舌说《医学实在易》
- 辨伤寒感寒中寒外感内伤《冯氏锦囊秘录》
- 辨舌苔法《推拿抉微》
《伤寒贯珠集》
- 卷一/太阳篇上
- 辨列太阳条例大意
- 太阳正治法第一
- 太阳权变法第二
- 不可发汗例十条
- 桂枝二越婢一汤脉证一条
- 桂枝麻黄各半汤脉证一条
- 大青龙汤脉证二条
- 小青龙汤脉证二条
- 十枣汤证治一条
- 五苓散证治一条
- 表实里虚四逆汤先救里一条
- 阳微先汗阴微先下随脉施治一条
- 伤寒里虚法先补里二条
- 结阴代阴脉法一条
- 太阳斡旋法第三
- 卷二/太阳篇下
- 太阳救逆法第四
- 太阳类病法第五
- 卷三/阳明篇上
- 卷四/阳明篇下
- 阳明明辨法第二
- 阳明杂治法第三
- 卷五/少阳篇
- 辨列少阳条例大意
- 少阳正治法第一
- 少阳权变法第二
- 少阳刺法第三
- 卷六/太阴篇
- 卷七/少阴篇
- 卷八/厥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