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脉证四条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经脉阳浅而阴深.阳大而阴小.邪传少阴.则脉之浮者转为微.大者转为细也.又多阳者多寤.多阴者多寐.邪传少阴则目不瞑者.转而为但欲寐也.夫少阴者.三阴之枢也.阳于是乎入.
而阴于是乎出.故虽太阴厥阴同为阴脏.而其为病.实惟少阴为然.而少阴之为病.亦非独脉微细但欲寐二端.仲景特举此者.以为从阳入阴之际.其脉证变见有如此.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此少阴自受寒邪之证.不从阳经来也.寒初到经.欲受不可.欲却不能.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而实不能寐也.至五六日.自利而渴.则其邪已入少阴之脏矣.然少阴阴脏也.寒阴邪也.
以阴受阴.法当不渴.而渴者.此非有热.以脏虚故引水自救耳.更审其小便.若色白者.则少阴寒病.全体大露无疑.何以言之.热传少阴.自利而渴者.邪热足以消水.其小便色必赤.寒中少阴.自利而渴者.虽能饮而不能制.其小便色必白也.仲景辨证之精如此.
病患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阴阳俱紧.太阳伤寒之脉也.法当无汗.而反汗出者.表虚亡阳.其病不属太阳而属少阴矣.
少阴之脉.上膈循喉咙.少阴之脏.为胃之关.为二阴之司.寒邪直入.经脏俱受.故当咽痛而复吐利也.此为寒伤太阳.阳虚不任.因遂转入少阴之证.盖太阳者.少阴之表.犹唇齿也.唇亡则齿寒.阳亡则阴及.故曰少阴之邪从太阳飞渡者多也.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此热传少阴.而复还入膀胱之证.膀胱者.太阳也.太阳为三阳之表.而多血少气.热在膀胱.
则一身手足尽热.而热气有余.血为热迫.散而下行.则必便血也.

- 少阴脉证四条《伤寒贯珠集》
- 少阴脉《中医词典》
- 少阴篇《伤寒医诀串解》
- 少阴连太阳经证《伤寒说意》
- 少阴篇存疑《医宗金鉴》
- 少阴里证《伤寒说意》
- 少阴篇正误《医宗金鉴》
- 少阴君火《医学摘粹》
- 少阴前篇 计八方《伤寒恒论》
- 少阴君火《四圣心源》
- 少阴郄《中医词典》
- 少阴君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少阴清法七条《伤寒贯珠集》
- 少阴厥阴外热里寒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 少阴热化《中医名词词典》
- 少阴厥阴外热里寒脉证《医宗金鉴》
- 少阴热化《中医词典》
- 少阴厥《中医词典》
- 少阴伤寒《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阴痉《中医词典》
- 少阴伤寒《轩岐救正论》
- 少阴经直中寒症《伤寒捷诀》
- 少阴肾脏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少阴经证治四十七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 少阴肾脏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少阴经证用药诀《医学传心录》
- 少阴肾脏热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少阴经证解《医理真传》
- 少阴生死法十二条《伤寒贯珠集》
- 少阴经证《医学心悟》
- 少阴枢病《思考中医》
《伤寒贯珠集》
- 卷一/太阳篇上
- 辨列太阳条例大意
- 太阳正治法第一
- 太阳权变法第二
- 不可发汗例十条
- 桂枝二越婢一汤脉证一条
- 桂枝麻黄各半汤脉证一条
- 大青龙汤脉证二条
- 小青龙汤脉证二条
- 十枣汤证治一条
- 五苓散证治一条
- 表实里虚四逆汤先救里一条
- 阳微先汗阴微先下随脉施治一条
- 伤寒里虚法先补里二条
- 结阴代阴脉法一条
- 太阳斡旋法第三
- 卷二/太阳篇下
- 太阳救逆法第四
- 太阳类病法第五
- 卷三/阳明篇上
- 卷四/阳明篇下
- 阳明明辨法第二
- 阳明杂治法第三
- 卷五/少阳篇
- 辨列少阳条例大意
- 少阳正治法第一
- 少阳权变法第二
- 少阳刺法第三
- 卷六/太阴篇
- 卷七/少阴篇
- 卷八/厥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