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伤寒论》书籍目录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论》书籍目录
  1.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2.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3.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医宗金鉴》
  4. 辨烧热《幼科铁镜》
  5. 辨少阳邪气进退之机四条《伤寒贯珠集》
  6. 辨上焦病脉证并治《婴儿论》
  7.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8. 辨伤寒中寒假热假胀《冯氏锦囊秘录》
  9.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10. 辨伤寒疫气不同歌《伤寒百证歌》
  11.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医宗金鉴》
  12. 辨伤寒一《伤寒寻源》
  13. 辨少阴紧脉证《阴证略例》
  14. 辨伤寒五十九刺《续名医类案》
  15. 辨舌《医述》
  16. 辨伤寒温病热病并无传染之理《温病正宗》
  17. 辨舌《脉诀汇辨》
  18. 辨伤寒未解将解《冯氏锦囊秘录》
  19. 辨舌《医学真传》
  20. 辨伤寒太阳经再传《冯氏锦囊秘录》
  21. 辨舌《外科选要》
  22. 辨伤寒受病阴阳不同一条《伤寒贯珠集》
  23. 辨舌法《医理真传》
  24. 辨伤寒可汗不可汗《冯氏锦囊秘录》
  25. 辨舌法《银海指南》
  26. 辨伤寒感寒中寒外感内伤《冯氏锦囊秘录》
  27. 辨舌疳牙岩舌疔论《疡科心得集》
  28. 辨伤寒二《伤寒寻源》
  29. 辨舌色《医学摘粹》
  30. 辨伤寒(附寒极似热)《幼科铁镜》
  31. 辨舌诗《医学实在易》

《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