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证一条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而有柴胡证.乃邪气去太阳之阳明.而复之少阳也.少阳不可下.而反二三下之.
于法为逆.若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所谓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是也.若服汤已.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邪气郁滞于里.欲出不出.欲结不结.
为未解也.与大柴胡以下里热则愈.亦先表后里之意也.此条自太阳篇移入.
大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 半夏(八两) 黄芩(三两) 生姜(五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按大柴胡有柴胡、生姜、半夏之辛而走表.黄芩、芍药、枳实、大黄之苦而入里.乃表里并治之剂.而此云大柴胡下之者.谓病兼表里.故先与小柴胡解之.而后以大柴胡下之耳.盖分言之.
则大小柴胡各有表里.合言之.则小柴胡主表.而大柴胡主里.古人之言.当以意.逆往往如此.

- 大柴胡汤证一条《伤寒贯珠集》
- 大柴胡汤证《伤寒九十论》
- 大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大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大柴胡汤治疗黄疸肝炎《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大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大柴胡汤治疗黄疸肝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大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大柴胡证《医学摘粹》
- 大柴胡汤方《伤寒论》
- 大柴胡证《医学摘粹》
- 大柴胡汤方《伤寒明理论》
- 大柴胡证八 少阳三十一《伤寒悬解》
- 大柴胡汤方《医宗金鉴》
- 大柴胡证七 少阳三十《伤寒悬解》
- 大柴胡汤方《医宗金鉴》
- 大柴胡证十二 少阳十三 入阳明去路《伤寒悬解》
- 大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大柴胡证十三 少阳十四 入阳明去路《伤寒悬解》
- 大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大产《中医词典》
- 大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大产《儒门事亲》
- 大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大产论《古今医彻》
- 大柴胡汤《伤寒括要》
- 大肠《经络全书》
- 大柴胡汤《汤头歌诀》
- 大肠《临床营养学》
- 大柴胡汤《医方论》
- 大肠《放射诊断学》
《伤寒贯珠集》
- 卷一/太阳篇上
- 辨列太阳条例大意
- 太阳正治法第一
- 太阳权变法第二
- 不可发汗例十条
- 桂枝二越婢一汤脉证一条
- 桂枝麻黄各半汤脉证一条
- 大青龙汤脉证二条
- 小青龙汤脉证二条
- 十枣汤证治一条
- 五苓散证治一条
- 表实里虚四逆汤先救里一条
- 阳微先汗阴微先下随脉施治一条
- 伤寒里虚法先补里二条
- 结阴代阴脉法一条
- 太阳斡旋法第三
- 卷二/太阳篇下
- 太阳救逆法第四
- 太阳类病法第五
- 卷三/阳明篇上
- 卷四/阳明篇下
- 阳明明辨法第二
- 阳明杂治法第三
- 卷五/少阳篇
- 辨列少阳条例大意
- 少阳正治法第一
- 少阳权变法第二
- 少阳刺法第三
- 卷六/太阴篇
- 卷七/少阴篇
- 卷八/厥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