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脉证三条

《伤寒贯珠集》书籍目录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人身十二经络.本相联贯.而各有畔界.是以邪气之中.必各有所见之证与可据之脉.仲景首定太阳脉证曰脉浮头项强痛恶寒.盖太阳居三阳之表.而其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故其初病.无论中风伤寒.其脉证皆如是也.后阳明篇云、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少阳篇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三阴篇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但欲寐.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

暨本文共六条.递举六经受病之脉证.故柯氏目为六经之纲领.而此则为太阳之纲领也.然阳明条下无口干恶热之文.少阳证中无往来寒热之目.少阴欲寐.仅举一端.太阴厥阴.多言脏病.

学人当参合他条.毋徒执一可也.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此太阳中风之的脉的证也.太阳篇中.原有伤寒、中风、风温、温病、中湿、风湿、湿温、痉等证.仲景盖以诸病皆有发热.皆能传变.与伤寒同.其实所受之邪则不同.故特列而辨之.

所以清伤寒之源也.王叔和氏分出痉、湿、 三种.以为与伤寒相似.宜应别论.其中风、风温等病.仍汇太阳篇中.要之中风、风温、温病.虽并得称伤寒.而其病发之状.与治之之法.实与伤寒不同.叔和汇列于此者.又以正中风、风温、温病之始也.然详仲景篇中.每多风寒互举之处.

似有不容分别而出之者.岂非以风寒之气恒相兼.与阴阳之致可互参耶.余故以中风伤寒.并列于此.而风温、温病则隶于类病法下.遵先圣之旨也.至于汗出脉缓之理.成氏暨诸贤所谓风性解缓.

而卫不外固者韪矣.兹不复赘.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此太阳伤寒之的脉的证也.与前中风条参之自别.盖风为阳邪.寒为阴邪.阳气疾.阴气徐.

故中风身热.而伤寒不即热也.风性解缓.寒性劲切.故中风汗出脉缓.而伤寒无汗脉紧也.恶寒者.

伤于寒则恶寒.犹伤于风则恶风.伤于食则恶食也.体痛呕逆者.寒伤于形则痛.胃气得寒则逆也.然窃尝考诸条.中湿、风湿.并兼体痛.中风中 .俱有恶寒.风邪上壅.多作干呕.湿家下早.

亦成哕逆.故论太阳伤寒者.当以脉紧无汗.身不即热为主.犹中风以脉缓多汗身热为主也.其恶寒、体痛、呕逆.则以之合证焉可耳.不言无汗者.以脉紧该之也.此二条乃太阳病之条目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贯珠集》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贯珠集》书籍目录
  1. 太阳病脉证三条《伤寒贯珠集》
  2. 太阳病麻黄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3. 太阳病时相《思考中医》
  4. 太阳病机条文《思考中医》
  5. 太阳病桃核承气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6. 太阳病桂枝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7. 太阳病小青龙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8. 太阳病附子泻心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9. 太阳病小陷胸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10. 太阳病发热续法《医学纲目》
  11. 太阳病旋复花代赭石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12. 太阳病大陷胸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13. 太阳病要《思考中医》
  14. 太阳病大青龙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15. 太阳病用柴胡汤法《千金翼方》
  16. 太阳病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17. 太阳病用承气汤法《千金翼方》
  18. 太阳病《医学纲目》
  19. 太阳病用桂枝汤法《千金翼方》
  20. 太阳病《中医词典》
  21. 太阳病用麻黄汤法《千金翼方》
  22. 太阳病《中医名词词典》
  23. 太阳病用青龙汤法《千金翼方》
  24. 太阳表证诗《医学实在易》
  25. 太阳病用陷胸汤法《千金翼方》
  26. 太阳本义《思考中医》
  27. 太阳病愈时日及欲解之候与传经之证六条《伤寒贯珠集》
  28. 太阳本经伤寒《轩岐救正论》
  29. 太阳病杂疗法《千金翼方》
  30. 太阳本病述古《伤寒指掌》
  31. 太阳病炙甘草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伤寒贯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