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下法三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此少阴热并阳明之证.二三日.为病未久.而便口燥咽干.热气盛而阴气少矣.盖阳明、土.少阴、水.热并阳明.则土实而水虚.不特热气伤阴.即土气亦伤水也.故宜急下.以泻土而全水.不然.热盛伤阴.土实亦伤阴.其干槁可立而待.然非心下痛.腹胀不大便.如下二条所云.亦未可以大承气轻试也.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此亦少阴热并阳明.而气复下注之证.然虽下注而邪实不去.但水液从旁下转.为自利清水而已.故心下痛而口干燥也.色纯青者.土受水邪.玄黄合色.而色转纯青也.以大承气急下.则胃实去而肾病亦已矣.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腹胀不大便.土实之征也.土实则水干.故非急下不可.夫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故无论三阳三阴.其邪皆得还入于胃.而成可下之证.然太阴传阳明.脏邪还腑.为欲愈也.厥阴传阳明者.木邪归土.不能复木也.惟少阴则肾邪入胃.而胃实复将消肾.故虽并用下法.而少阴之法.视太阴厥阴为加峻矣.

- 少阴下法三条《伤寒贯珠集》
- 少阴问答一《伤寒寻源》
- 少阴新法《伤寒指掌》
- 少阴问答三《伤寒寻源》
- 少阴咽疮《中医词典》
- 少阴问答二《伤寒寻源》
- 少阴阳回不死证一 少阴三十六《伤寒悬解》
- 少阴温法十五条《伤寒贯珠集》
- 少阴阳邪渴咳而呕《医宗金鉴》
- 少阴为枢《中医词典》
- 少阴阳邪脉《伤寒心法要诀》
- 少阴亡阳死证一 少阴三十《伤寒悬解》
- 少阴阳邪热脉证《医宗金鉴》
- 少阴头痛《中医词典》
- 少阴阳邪停饮《医学摘粹》
- 少阴提纲《医述》
- 少阴阳邪停饮《伤寒心法要诀》
- 少阴太阳表里同病《伤寒心法要诀》
- 少阴一方《本草乘雅半偈》
- 少阴太阳表里同病《医宗金鉴》
- 少阴阴邪寒脉证《医宗金鉴》
- 少阴岁气病疏《内经博议》
- 少阴阴邪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 少阴四逆证《中医词典》
- 少阴阴邪停饮《医学摘粹》
- 少阴枢病《思考中医》
- 少阴阴邪停饮《伤寒心法要诀》
- 少阴生死法十二条《伤寒贯珠集》
- 少阴阴邪小便不利自下痢《医宗金鉴》
- 少阴肾脏热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少阴俞《中医词典》
《伤寒贯珠集》
- 卷一/太阳篇上
- 辨列太阳条例大意
- 太阳正治法第一
- 太阳权变法第二
- 不可发汗例十条
- 桂枝二越婢一汤脉证一条
- 桂枝麻黄各半汤脉证一条
- 大青龙汤脉证二条
- 小青龙汤脉证二条
- 十枣汤证治一条
- 五苓散证治一条
- 表实里虚四逆汤先救里一条
- 阳微先汗阴微先下随脉施治一条
- 伤寒里虚法先补里二条
- 结阴代阴脉法一条
- 太阳斡旋法第三
- 卷二/太阳篇下
- 太阳救逆法第四
- 太阳类病法第五
- 卷三/阳明篇上
- 卷四/阳明篇下
- 阳明明辨法第二
- 阳明杂治法第三
- 卷五/少阳篇
- 辨列少阳条例大意
- 少阳正治法第一
- 少阳权变法第二
- 少阳刺法第三
- 卷六/太阴篇
- 卷七/少阴篇
- 卷八/厥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