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人参汤证三条
伤寒病.若吐若下后.六七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以下三条.王叔和本在太阳篇中.今移置此.
伤寒若下若吐后.至七八日不解.而燥渴转增者.邪气去太阳之经.而入阳明之腑也.阳明经为表.而腑为里.故曰热结在里.腑中之热.自内际外.为表里俱热.热盛于内.阴反居外.为时时恶风.而胃者.津液之原也.热盛而涸.则舌上干燥.故既以白虎除热.必加人参以生津.尚从善所谓邪热结而为实者.则无大渴.邪气散漫.熏蒸焦膈.故舌上干燥而烦.大渴欲饮水数升是也.是以白虎承气.并为阳明腑病之方.而承气苦寒.逐热荡实.为热而且实者设.白虎甘寒.逐热生津.为热而不实者设.乃阳明邪热入腑之两大法门也.故从太阳分出三条.并列于此云.
白虎加人参汤 方见太阳斡旋法.
无大热.表无大热也.口燥渴心烦.里热极盛也.背微恶寒.与时时恶风同意.盖亦太阳经邪传入阳明胃腑.熏蒸焦膈之证.故宜白虎加人参.以彻热而生津也.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前二条既着白虎之用.此条复示白虎之戒.谓邪气虽入阳明之腑.而脉证犹带太阳之经者.则不可便与白虎汤.与之则适以留表邪.而伤胃气也.而又申之曰、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其丁宁反复之意.可谓至矣.

- 白虎加人参汤证三条《伤寒贯珠集》
- 白虎加人参汤证《伤寒九十论》
- 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白虎加人参汤证《临证实验录》
- 白虎加人参证《医学摘粹》
- 白虎加人参汤证《临证实验录》
- 白虎加人参证《医学摘粹》
- 白虎加人参汤十四 方见《伤寒》《金匮悬解》
- 白虎历节风《中医词典》
- 白虎加人参汤方《伤寒论》
- 白虎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白虎加人参汤方《医宗金鉴》
- 白虎汤《备急千金要方》
- 白虎加人参汤方《医宗金鉴》
- 白虎汤《医宗金鉴》
- 白虎加人参汤方《医宗金鉴》
- 白虎汤《删补名医方论》
- 白虎加人参汤方《医宗金鉴》
- 白虎汤《冯氏锦囊秘录》
- 白虎加人参汤方《医宗金鉴》
- 白虎汤《医述》
- 白虎加人参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白虎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白虎加人参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白虎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白虎加人参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白虎汤《儒门事亲》
- 白虎加人参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白虎汤《医方考》
- 白虎加人参汤《伤寒括要》
- 白虎汤《仁术便览》
《伤寒贯珠集》
- 卷一/太阳篇上
- 辨列太阳条例大意
- 太阳正治法第一
- 太阳权变法第二
- 不可发汗例十条
- 桂枝二越婢一汤脉证一条
- 桂枝麻黄各半汤脉证一条
- 大青龙汤脉证二条
- 小青龙汤脉证二条
- 十枣汤证治一条
- 五苓散证治一条
- 表实里虚四逆汤先救里一条
- 阳微先汗阴微先下随脉施治一条
- 伤寒里虚法先补里二条
- 结阴代阴脉法一条
- 太阳斡旋法第三
- 卷二/太阳篇下
- 太阳救逆法第四
- 太阳类病法第五
- 卷三/阳明篇上
- 卷四/阳明篇下
- 阳明明辨法第二
- 阳明杂治法第三
- 卷五/少阳篇
- 辨列少阳条例大意
- 少阳正治法第一
- 少阳权变法第二
- 少阳刺法第三
- 卷六/太阴篇
- 卷七/少阴篇
- 卷八/厥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