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麻黄各半汤脉证一条

《伤寒贯珠集》书籍目录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

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病在太阳.至八九日之久.而不传他经.其表邪本微可知.不呕清便欲自可.则里未受邪可知.病如疟状.非真是疟.亦非传少阳也.乃正气内胜.数与邪争故也.至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则邪气不胜而将退舍矣.更审其脉而参验之.若得微缓.则欲愈之象也.若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当与温养.如新加汤之例.而发汗吐下.均在所禁矣.若面色反有热色者.邪气欲从表出.而不得小汗.则邪无从出.如面色缘缘正赤.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之类也.身痒者.邪盛而攻走经筋则痛.邪微而游行皮肤则痒也.夫既不得汗出.则非桂枝所能解.而邪气又微.亦非麻黄所可发.故合两方为一方.变大制为小制.桂枝所以为汗液之地.麻黄所以为发散之用.且不使药过病.以伤其正也.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去皮) 麻黄(去节) 甘草(炙) 芍药 生姜(各一两)

大枣(四枚) 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合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三方

按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三方并两方合用.乃古之所谓复方也.细审其制.桂枝麻黄各半汤.助正之力.侔于散邪.桂枝二麻黄一汤.则助正之力多.而散邪之力少.于法为较和矣.其桂枝二越婢一汤.本无热证而加石膏者.以其人无阳.津液不足.不胜桂枝之任.故加甘寒于内.少变辛温之性.且滋津液之用.而其方制之小.示微发于不发之中.则三方如一方也.故桂枝汤不特发散邪气.亦能补助正气.以其方甘酸辛合用.具生阳化阴之妙.与麻黄合剂.

则能尽麻黄之力.而并去其悍.与石膏同用.则能资石膏之益.而不挠乎权.是虽麻、石并行.而实以桂枝为主.盖非滋养营卫.则无以为发汗散邪之地耳.凡正气不足.邪气亦微.而仍须得汗而解者.宜于此三方取则焉.后人不能尽桂枝之用.而求之人参、归、地之属.立意则同.而用药悬殊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贯珠集》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贯珠集》书籍目录
  1. 桂枝麻黄各半汤脉证一条《伤寒贯珠集》
  2.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伤寒论》
  3. 桂枝麻黄各半汤其二《临证实验录》
  4.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医宗金鉴》
  5.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经方实验录》
  6.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伤寒杂病论》
  7.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临证实验录》
  8.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伤寒杂病论》
  9.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10. 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括要》
  11.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2. 桂枝麻黄各半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13. 桂枝麻黄各半证《医学摘粹》
  14. 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寻源》
  15. 桂枝麻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16. 桂枝麻黄各半汤《冯氏锦囊秘录》
  17. 桂枝麻黄汤《冯氏锦囊秘录》
  18. 桂枝麻黄各半汤《删补名医方论》
  19. 桂枝羌活汤《医方论》
  20. 桂枝麻黄各半汤《医宗金鉴》
  21. 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2. 桂枝麻黄各半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3.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伤寒寻源》
  24. 桂枝龙骨牡蛎汤方《伤寒杂病论》
  25.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伤寒括要》
  26. 桂枝龙骨牡蛎汤《金匮悬解》
  2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伤寒杂病论》
  28. 桂枝龙骨牡蛎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9.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伤寒杂病论》
  30. 桂枝栝蒌根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1.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医宗金鉴》

《伤寒贯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