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温一条

《伤寒贯珠集》书籍目录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

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螈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此风温之的脉的证也.亦是伤寒反照处.伤寒寒邪伤在表.汗之则邪去而热已.风温温与风得汗之则风去而温胜.故身灼热也.且夫风温之病.风伤阳气而温损阴气.故脉阴阳俱浮.不似伤寒之阴阳俱紧也.风泄津液.而温伤肺气.故自汗出身重.不同伤寒之无汗而体痛也.多眠睡者.热胜而神昏也.鼻息鼾.语言难出者.风温上壅.凑于肺也.是当以辛散风而凉胜温.乃不知而遽下之.则适以伤脏阴而陷邪气.脏阴伤.则小便难目直视.邪气陷.则时复失溲也.被火如温针灼艾之属.风温为阳邪.火为阳气.以阳遇阳.所谓两阳相熏灼.其身必发黄也.然火微则薰于皮肤.而身发黄色.火剧则逼入心脏.而如发惊痫.且风从火出.而时时螈 .乃所以为逆也.若已被火而复以火熏之.是谓逆而再逆.一逆尚延时日.再逆则促命期.此医家之大罪也.仲景示人风温温病之大戒加此.

按伤寒序例云、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至冬有非节之暖者.名曰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外.冬时伏寒.变为温病.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又曰.若更感异气.变为他病者.当根据坏证病而治之.若脉阴阳俱盛.重感于寒者.

变为温疟.阳脉浮滑.阴脉濡.弱者.更遇于风.变为风温.阳脉洪数.阴脉实大者.更遇温热.

变为温毒.温毒为病最重也.阳脉濡弱.阴脉弦紧者.更遇温气.变为温疫.夫所谓冬温寒疫者.

皆非其时而有其气.即所谓天行时气也.所谓变为温病者.乃是冬时伏寒.发于春时.阳气即春温也.所谓变为温疟者.本是温热之病.重感新寒.热为寒郁.故为疟也.所谓变为风温者.

前风未绝.而后风继之.以阳遇阳.相得益炽也.所谓变为温毒者.前热未已.而又感温热.表里皆热.蕴隆为患.故谓毒也.所谓变为温疫者.本有温病.而又感厉气.故为温疫也.夫治病者.必先识病.欲识病者.必先正名.名正而后证可辨.法可施矣.惜乎方法并未专详.然以意求之.无不可得.在人之致力何如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贯珠集》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贯珠集》书籍目录
  1. 风温一条《伤寒贯珠集》
  2. 风温续法《医学纲目》
  3. 风温证《伤寒九十论》
  4. 风温下焦篇《温病指南》
  5. 风温中焦篇《温病指南》
  6. 风温温毒四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7. 风瘟《医宗金鉴》
  8. 风温条辨五条《六因条辨》
  9. 风弦赤烂《中医词典》
  10. 风温嗽《中医词典》
  11. 风弦赤眼《银海精微》
  12. 风温湿温勿用发表攻里《温病正宗》
  13. 风痫《中医名词词典》
  14. 风温湿温《伤寒六书》
  15. 风痫《圣济总录》
  16. 风温湿温《医学心悟》
  17. 风痫《中医词典》
  18. 风温上焦篇《温病指南》
  19. 风痫《医宗金鉴》
  20. 风温脉案《类证治裁》
  21. 风痫《幼幼新书》
  22. 风温痉《温病条辨》
  23. 风痫《续名医类案》
  24. 风温痉《中医词典》
  25. 风痫《证治准绳·幼科》
  26. 风温兼伏气化热《医学衷中参西录》
  27. 风痫《普济方·针灸》
  28. 风温兼喘促《医学衷中参西录》
  29. 风痫《卫生宝鉴》
  30. 风温夹食《凌临灵方》
  31. 风痫《卫生易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