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热
(附虚烦)
潮热有二。有实而潮热者。有虚而潮热者。惟伤寒日晡发热。乃胃实别无虚证。其余有潮热者。当审其虚实。若潮热大便坚涩。喜冷畏热。心下 然睡卧不着。此皆气盛。所谓实而潮热者也。轻宜参苏饮。重则小柴胡汤。
若潮热而气消乏。精神憔悴。饮食减少。日渐 羸。虽病暂去。而五心常有余热。此属虚证。宜茯苓补心汤。十全大补汤。养荣汤之类。病后欠调理者。八珍散主之。
有潮热似虚。胸膈痞塞。背心疼痛。服补药不效者。此乃饮证随气而潮。故热随饮而亦潮。宜于伤饮中寻药。
诸汗并霍乱吐泻后。应有渗泄。而津液去多。五内枯燥者。皆能虚烦。以阴血不足以济阳。阳气偏胜。故虚热而烦。宜参苏饮。去苏倍参。加麦门冬半钱。烦而渴者。独味人参汤。加以小便不利者。春泽阳。加以心经热而躁者。辰砂五苓散。烦而呕。不喜食者。橘皮汤。烦而睡。不宁者。温胆汤。大烦身热甚者。竹叶石膏汤。血虚生烦见前诸证者。茯苓补心汤。
外有一得病时节。即恶寒身不疼。头不痛。但烦热者。亦名虚烦。内外俱不可攻之。必遂损竭。宜参苏饮。去苏倍参。或更加石膏半钱。不愈者。竹叶石膏汤。兼有上项证候者。于前药选用。其人虚甚。不宜专用凉剂者。茯苓补心汤。

- 潮热《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潮热《丹溪手镜》
- 潮热《伤寒寻源》
- 潮热《麻科活人全书》
- 潮热《医学启源》
- 潮热《伤寒六书》
- 潮热《医效秘传》
- 潮热《伤寒六书》
- 潮热《伤寒明理论》
- 潮热《周慎斋遗书》
- 潮热《伤寒指掌》
- 潮热《伤寒大白》
- 潮热《伤寒括要》
- 潮热《明医杂着》
- 潮热(阴虚火动附)《脉症治方》
- 潮热《医学心悟》
- 潮热、时热《伤寒心法要诀》
- 潮热《保婴撮要》
- 潮热、吐衄血《古今医案按》
- 潮热《医碥》
- 潮热、蒸热、寒热《女科指要》
- 潮热《医碥》
- 潮热第五十七问《婴童百问》
- 潮热《证治准绳·杂病》
- 潮热歌《伤寒百证歌》
- 潮热《证治准绳·类方》
- 潮热汗出谵语腹满便秘《四圣悬枢》
- 潮热《张氏医通》
- 潮热汗出谵语腹痛便秘《四圣悬枢》
- 潮热《证治准绳·幼科》
- 潮热惊《幼科推拿秘书》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作者:戴思恭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之一诸中门
- 卷之二诸伤门
- 卷之三诸气门
- 卷之四诸血门
- 卷之五诸痛门
- 卷之六诸嗽门
- 卷之七寒热门
- 卷之八大小腑门
- 卷之九虚损门
- 卷之十拾遗门
- 卷之十一疮毒门
- 卷之十二妇人门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一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二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三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