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梁病

《黄帝内经太素》书籍目录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十一第四十《腹中论》,又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论》,又见《甲乙经》卷八第二。

黄帝问曰:人有身体胕,股胫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风根也,不可动,动之为水,溺清之腑。

头以下为身,四肢曰体,胕义当腐也。髀外曰股,膝下长骨曰胫,如此四处皆腐肿,并绕脐痛,名曰伏梁。此伏梁病,以风为本也。动,变发也。若有变发,可为水病。溺,冷清之腑也。

平按:《素问》“胕”作“髀”;“不可动”上有“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二十二字,本书在后。《甲乙》、《素问》“清”作“涩”;“腑”、“病”。

黄帝问曰:病有少腹盛者,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岐伯曰:病名伏梁。伏梁何因如得之?[平按:《素问》作“帝曰:伏梁因何而得之?”]答曰:裹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因有膜裹脓血,在肠胃外,四箱有根在少腹中,不可按之,故按之痛,遂致于死,名曰伏梁。

平按:《素问》、《甲乙》“裹”下有“大”字。

问曰:何以然?曰:此下则因阴,必脓血,上则迫胃脘出鬲,使胃脘内

何以按之致死?以其伏梁下因于阴,脓血必上迫于胃管,上出于鬲,使胃管生痈,故按之下引于阴,上连心腹,所以致死。脘□□□。

平按:《素问》、《甲乙》“必脓血”作“必下脓血”;“出鬲”作“生鬲”;“使胃”作“侠胃”,《素问》新校正云:“《太素》侠胃作使胃。”

此人①之病难治也,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顺,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②,肓之源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

如此之病,得时必久也。亟,欺吏反,数也。此病是风为本,其气溢于大肠之中,著于脐下肓原,故环脐痛。不可辄动数夺,夺之致死。以居肓原,所以脐上为逆也。

平按:“此人之病难治也”《素问》、《甲乙》作“此久病难治”。袁刻“人”字作“积人”二字。“脐”《素问》、《甲乙》作“脐”。“源”《素问》、《甲乙》作“原”。

①“人”,人卫本注曰:据杨注疑“久”之误。《素问·腹中论》及《甲乙》卷八第二正作“久”。

②“肓”,萧本原作“盲”。今据仁和寺本改。下“肓”字及注中诸“肓”字同。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黄帝内经太素》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黄帝内经太素》书籍目录
  1. 伏梁病《黄帝内经太素》
  2. 伏梁《灸法秘传》
  3. 伏梁候《诸病源候论》
  4. 伏梁《药症忌宜》
  5. 伏梁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6. 伏梁《金匮翼》
  7. 伏苓《神农本草经》
  8. 伏梁《灵素节注类编》
  9. 伏龙肝《本草纲目》
  10. 伏梁《医经原旨》
  11. 伏龙肝《雷公炮炙论》
  12. 伏梁《类经》
  13. 伏龙肝《千金翼方》
  14. 伏梁《医述》
  15. 伏龙肝《药笼小品》
  16. 伏梁《中医词典》
  17. 伏龙肝《本草经集注》
  18. 伏梁《圣济总录》
  19. 伏龙肝《新修本草》
  20. 伏梁《中医名词词典》
  21. 伏龙肝《本草衍义》
  22. 伏连方五首《外台秘要》
  23. 伏龙肝《汤液本草》
  24. 伏连《中医词典》
  25. 伏龙肝《本草备要》
  26. 伏惊《儒门事亲》
  27. 伏龙肝《本草蒙筌》
  28. 伏瘕(虙瘕)《中医名词词典》
  29. 伏龙肝《本草易读》
  30. 伏瘕《金匮翼》
  31. 伏龙肝《冯氏锦囊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