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
平按:此篇上节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三《热病篇》,又见《甲乙经》卷七第四。下节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四《厥病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五。
□,取之阴乔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痳①也。阴乔上循阴股入阴,故取阴乔所主病者。足厥阴脉起大指丛毛之上,入毛中环阴器,故□取阴乔脉所主之输,并取足厥阴脉三毛之上,及此二经之络去血。
平按:《灵枢》“□”作“癃”,《甲乙》作“痓”。
①痳,音吝,同“淋”。《释名·释疾病》:“痳,小懔也。小便难,懔懔然也。”《玉篇·疒部》:“痳,小便难也。”
病泄下血,取曲泉。
曲泉,足厥阴脉之所入也。
平按:“泄”《灵枢》、《甲乙》作“注”。

- 泄《黄帝内经太素》
- 写在卷首《医学传心录》
- 泄《中医词典》
- 写《中医词典》
- 泄《明医指掌》
- 鞋带痈《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泄《友渔斋医话》
- 鞋带痈《中医词典》
- 泄《脉因证治》
- 鞋带疽《中医词典》
- 泄《金匮钩玄》
- 携带者筛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泄风《中医名词词典》
- 斜照法及斜照配合放大镜检查法《眼科学》
- 泄风《中医词典》
- 斜隐视《眼科学》
- 泄风《解围元薮》
- 斜视检查法《眼科学》
- 泄剂《中医名词词典》
- 斜视《眼科学》
- 泄剂《中医词典》
- 斜视《自我调养巧治病》
- 泄精《新修本草》
- 斜视《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泄精《普济方·针灸》
- 斜飞脉《中医词典》
- 泄精《卫生易简方》
- 斜飞脉《中医名词词典》
- 泄可去闭《中医词典》
- 斜方肌损伤《中医伤科按摩学》
- 泄利《伤寒说意》
《黄帝内经太素》
- 前言
- 卷第一摄生之一(佚)
- 卷第二摄生之二(卷末缺)
- 卷第三阴阳
- 卷第四(佚)
- 卷第五(卷首缺)
- 卷第六(卷首缺)
- 卷第七(佚)
- 卷第八经脉之一
- 卷第九经脉之二
- 卷第十经脉之三
- 卷第十一输穴
- 卷第十二营卫气
- 卷第十三身度
- 卷第十四诊候之一
- 卷第十五诊候之二
- 卷第十六诊候之三
- 卷第十七证候之一
- 卷第十八(佚)
- 卷第十九设方
- 卷第二十(佚)
- 卷第二十一九针之一
- 卷第二十二九针之二
- 卷第二十三九针之三
- 卷第二十四补泻
- 卷第二十五伤寒
- 卷第二十六寒热
- 卷第二十七邪论
- 卷第二十八风
- 卷第二十九气论
- 卷第三十杂病
- 重身病
- 温暑病
- 四时之变
- 息积病
- 伏梁病
- 热痛
- 脾瘅消渴
- 胆瘅
- 头齿痛
- 颌痛
- 项痛
- 喉痹嗌干
- 目痛
- 耳聋
- 衄血
- 喜怒
- 疹筋
- 血枯
- 热烦
- 身寒
- 肉烁
- 卧息喘逆
- 少气
- 气逆满
- 疗哕
- 腰痛
- 髀疾
- 膝痛
- 痿厥
- 泄
- 如蛊如妲病
- 癫疾
- 惊狂
- 厥逆
- 厥死
- 阳厥
- 风逆
- 风痓
- 酒风
- 经解
- 身度
- 经络虚实
- 禁极虚
- 顺时
- 刺疟节度
- 刺腹满数
- 刺霍乱数
- 刺痫惊数
- 刺腋痈数
- 病解
- 久逆生病
- 六腑生病
- 肠胃生病
- 经输所疗
- [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