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脉

《黄帝内经太素》书籍目录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孰能导之”,见《灵枢》卷六第三十八《逆顺肥瘦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二。自“黄帝曰:愿闻人之五脏”至末,见《素问》卷二十一第三十九《举痛论篇》。

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何?

血气相注,如环无端,未知行身逆顺如何也。

岐伯曰:手之三阴,从脏起手;

夫冲脉亦起于胞中,上行循腹而络唇口,故经曰: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上络唇口。是为冲脉上行与任脉同。《素问》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吕广注《八十一难》本云:冲脉起于关元,随腹里直上,至咽喉中。皇甫谧录《素问》云:冲脉起于气街,并阳明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此是《八十一难》说,检《素问》无文①,或可出于别本。气街近在关元之下,冲脉气街即入关元上行,虽不言至咽,其义亦同也。《素问》又云:“冲脉与阳明宗筋会于气街。”即冲脉与阳明宗筋会气街已,并阳明之经而上,其义不异也。《九卷经》又云: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本②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③入腘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邪入踝,出属、跗上,入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前云冲脉十二经海,黄帝谓跗上动者为足少阴,岐伯别之以为冲脉常动。前云上络唇口,此云上出颃颡。此云注少阴大络出气街,前云起于肾下出气街。此云下至内踝之属而别,前云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前去出属跗上入大指间,此云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其义并同也。冲,壮盛貌。其脉起于脐下,一道下行入足指间,一道上行络于唇口,其气壮盛,故曰冲脉也。脉从身出向四肢为顺,从四肢上身为逆也。脏,谓心、肺。心、肺在内,故为阴也。心、肺之阴,起于三脉向手,故曰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此为从阴之阳,终为阳中之阴也。

平按:“起”《灵枢》、《甲乙经》均作“走”。注“上行循腹”,袁刻脱“行”字;“至咽喉中”,袁刻脱“中”字;“注少阴大络”,袁刻脱“注”字;“出气街”,袁刻脱“出”字;“冲,壮盛貌”,袁刻作“则冲,壮兴盛”;“上身为逆”袁刻“身”作“行”。

①人卫本注曰:今通行本《素问·骨空论》有此文,唯“阳明”作“少阴”,新校正云:“按《难经》、《甲乙经》作阳明。”

②“本”,人卫注曰:应据《灵枢·动输篇》改为“大”,与后文“此云注少阴大络出气街”相合。《素问·骨空论》王注引《针经》文,无此字。

③“邪”,通“斜”。下“邪”字同。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手之三阴之脉,从脏受得血气,流极手指端已,变而为阳,名手三阳,从手上头,此为从阳之阳,终为阳中之阳者也。

平按:“至”《灵枢》、《甲乙经》作“走”。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手之三阳至头,曲屈向足,至足指端,从阳之阴,终为阴中之阳也。

平按:“头”《甲乙经》作“项”。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足之三阳下行至足指极已,变而生足之三阴,上至胸腹,从阴之阴,终为阴中之阴也。复从脏走手,如环无端。

黄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

足之三阴从足上行,常见跗上动脉,谓是足少阴下行动脉,故致斯问也。

平按:注“足少阴”,“少”字袁刻误作“三”。

岐伯曰:不然。

脐下肾间动气,人之生命,是十二经脉根本。此冲脉血海,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海也,渗于诸阳,灌于诸精,故五脏六腑皆禀而有之,则是脐下动气在于胞也。冲脉起于胞中,为经脉海,当知冲脉从动气生,上下行者为冲脉也。其下行者,虽注少阴大络下行,然为是少阴脉,故曰不然也。

平按:注“根本”,“本”字袁刻作“者”;又“冲脉起于胞中”至“从动气生”,袁刻脱此十八字。

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

冲脉,气渗诸阳,血灌诸精。精者,目中五脏之精。

平按:“精”《甲乙经》作“阴”。

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之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骨内,下至内踝之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

胫骨与跗骨相连之处曰属也。至此分为二道:一道后而下者,并少阴经,循于小络,渗入三阴之中;其前而下者,至跗属,循跗下入大指间,渗入诸阳络,温于足胫肌肉。故冲脉之络,结约不通,则跗上冲脉不动,不动则卫气不行,失逆名厥,故足寒也。

平按:“气街”《甲乙经》作“气冲”;“入腘中”《甲乙经》作“斜入腘中”。“□”《灵枢》作“骭”,《甲乙经》作“髀”。“内踝之属”《灵枢》、《甲乙经》“属”上有“后”字。“并于少阴”,“并”《甲乙经》作“至”。“三阴”上原脱“渗”字,据本注补入。“跗属”《甲乙经》作“属跗”。“则跗上不动”,袁刻脱“上”字。又注“卫气”袁刻作“冲气”。

黄帝曰:何以明之?

帝谓少阴下行至跗常动,岐伯乃言冲脉下行至跗上常动者,未知以何明之令人知也。

岐伯曰:以言噵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乃可以明逆顺之行也。

欲知冲脉下行常动非少阴者,凡有二法:一则以言谈噵冲脉少阴有动不动,二则以手切按,上动者为冲脉,不动者为少阴。少阴逆而上行,冲脉顺而下行,则逆顺明也。

平按:“以言”《灵枢》作“五官”二字。“噵”《灵枢》作“导”,道藏本《灵枢》作“噵”,《甲乙经》作“道”。

黄帝曰:窘乎哉!圣人之为道也。明于日月,彻于豪厘,其非夫子,孰能噵之?

窘,急也。圣人知慧通达之明于日月,故能彻照豪厘之微,如此非岐伯之鉴,谁能言也?

平按:“彻”《灵枢》作“微”。

黄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或动喘应手者奈何?岐伯对曰:寒气客于冲

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则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平按:“动喘”《素问》作“喘动”;“直上”二字下,《素问》有“寒气客”三字;“脉不通”下,《素问》复有“脉不通”三字。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黄帝内经太素》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黄帝内经太素》书籍目录
  1. 冲脉《黄帝内经太素》
  2. 冲脉《针灸大成》
  3. 冲脉《中医名词词典》
  4. 冲举口诀《女丹合编选注》
  5. 冲脉《圣济总录》
  6. 冲疽《外科心法要诀》
  7. 冲脉《丹医秘授古脉法》
  8. 冲疽《医宗金鉴》
  9. 冲脉《中医词典》
  10. 冲疽《中医词典》
  11. 冲脉《奇经八脉考》
  12. 冲剂《医院药学》
  13. 冲脉《针灸聚英》
  14. 冲击伤《外科学总论》
  15. 冲脉病《中医词典》
  16. 冲和养正汤《目经大成》
  17. 冲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中医基础理论》
  18. 冲和养胃汤《目经大成》
  19. 冲脉分寸歌《医宗金鉴》
  20. 冲和仙膏《仙传外科集验方》
  21. 冲脉分寸歌(附∶任督冲三脉合解)《刺灸心法要诀》
  22. 冲和汤《眼科秘诀》
  23. 冲脉公孙穴主治歌《医宗金鉴》
  24. 冲和散《是斋百一选方》
  25. 冲脉公孙穴主治歌《刺灸心法要诀》
  26. 冲和灵宝汤《仁术便览》
  27. 冲脉论《经络汇编》
  28. 冲和膏《外科理例》
  29. 冲脉为病《奇经八脉考》
  30. 冲服剂《中医词典》
  31. 冲脉穴《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