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刺疟节度

《黄帝内经太素》书籍目录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过之则失时”,见《素问》卷十第三十六《刺疟篇》,自“疟不渴”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六《杂病篇》,又见《素问·刺疟篇》,惟文义略有不同,又见本书二十五卷《十二疟篇》。又自篇首至末,见《甲乙经》卷七第五。

疟病脉满大急,刺背输,用中针,傍五胠输各一,适肥瘦,出其血。

满,盛也。脉大,多气少血也。急,多寒也。疟病寸口脉盛,气多血少而寒,可取背输有疗疟者,用中针刺输傍五取,及胠输两胁下胠中之输有疗疟者,左右各一取之。取之适于肥瘦,出血多少。傍,左右箱也。

平按:《素问》、《甲乙》“疟”下无“病”字;“输”作“俞”。“五”《素问》作“伍”。

疟脉小而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

脉小者,血气皆少。疟病诊得寸口之脉血气皆少而实而多寒,可灸足少阴疗疟之输,并指有疗疟之井也。

平按:《素问》、《甲乙》无“而”字。

疟脉满大急,刺背输,用第五针,胠输各一,适行至于血也。

第五□针,以取大脓,今用刺疟背输,可适行至血出而已也。

平按:“用第五针,胠输各一”《素问》作“用五胠俞背俞各一”。《甲乙经》无此条,《素问》新校正云:“经文与次前经文重复,王氏随而注之,别无义例,不若士安之精审,不复出也。”

脉缓大虚,便用药所宜,不宜用针。

脉缓者,多热。疟病诊寸口脉得多热多气少血虚者,可用药。用药者,取所宜之药以补也。

平按:“便用药所宜”《素问》作“便宜用药”。

凡治疟者,先发如食顷,乃前可以治,过之则失时。

此疗疟时节也。

平按:《素问》、《甲乙》无“前”字。

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

疟不渴取足阳明,渴取手阳明,皆取所主输。

平按:“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素问》作“刺足太阳”,本书《十二疟篇》同。新校正云:“按《九卷》云:足阳明。《太素》同。”检今本《灵枢》亦云“取足阳明”,是不渴间日而作之疟,可取足太阳、阳明二处。故《十二疟》杨注谓“治寒疟”,本篇谓“取所主输”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黄帝内经太素》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黄帝内经太素》书籍目录
  1. 刺疟节度《黄帝内经太素》
  2. 刺疟《素问悬解》
  3. 刺疟论《针灸大成》
  4. 刺疟《素问悬解》
  5. 刺疟篇《黄帝内经·素问》
  6. 刺逆四时《针灸素难要旨》
  7. 刺皮《雷公炮制药性解》
  8. 刺逆四时《古今医统大全》
  9. 刺皮《本草便读》
  10. 刺脑包《滇南本草》
  11. 刺皮《本草分经》
  12. 刺蜜《证类本草》
  13. 刺期门《医方考》
  14. 刺蝥瘟痧《痧胀玉衡》
  15. 刺齐论《针灸大成》
  16. 刺蝥瘟痧《松峰说疫》
  17. 刺齐论《素问悬解》
  18. 刺毛莺肉《饮食须知》
  19. 刺齐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20. 刺毛虫伤《证治准绳·疡医》
  21. 刺热《素问悬解》
  22. 刺毛虫蚯蚓蝼蛄蚕咬《医学纲目》
  23. 刺热论《针灸大成》
  24. 刺毛虫皮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5. 刺热篇《黄帝内经·素问》
  26. 刺脉虚实浅深《针灸素难要旨》
  27. 刺伤脑脊髓《中医刺灸》
  28. 刺脉虚实浅深《古今医统大全》
  29. 刺伤内脏《中医刺灸》
  30. 刺络疗法《中医词典》
  31. 刺伤中风水候《诸病源候论》

《黄帝内经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