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痫惊数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二第十一.
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阳经络者傍一寸,足阳明一寸,上踝五寸,刺三针之。
刺痫惊脉,凡有五别:手太阴五取之,又足太阳输穴五取之,又手少阳经络傍三取之,又足阳明傍去一寸,上踝五寸三针之。
平按:“手太阴”《甲乙》作“手足太阴”。《素问》“手少阳”作“手少阴”,《甲乙》作“手足少阴”。《素问》、《甲乙》两“一”字下,均无“寸”字;“三针”下无“之”字。又按:《素问》王注:自“针手太阴”以下主治霍乱,新校正云:“按别本注云:悉不主霍乱。《甲乙经》、《太素》均为刺惊痫,王注为刺霍乱者,非也。”又注“经络傍三取之”,别本作“经络傍一寸以下空位取之”。

- 刺痫惊数《黄帝内经太素》
- 刺猬皮散《医林改错》
- 刺心痛并虫瘕蛟《类经》
- 刺猬皮《中药学》
- 刺胸背腹病《类经》
- 刺猬皮《中药炮制》
- 刺胸腹《针灸素难要旨》
- 刺猬、鼩鼱《实验动物科学》
- 刺虚实《医学纲目》
- 刺王公大人布衣《针灸素难要旨》
- 刺血拔罐法《中医词典》
- 刺王公布衣之异《古今医统大全》
- 刺血疗法《中医词典》
- 刺王公布衣《针灸大成》
- 刺阳明证《伤寒九十论》
- 刺腿弯痧筋法《痧胀玉衡》
- 刺腰痛《素问悬解》
- 刺头项七窍病《类经》
- 刺腰痛《类经》
- 刺头痛《类经》
- 刺腰痛论《针灸大成》
- 刺天茄《滇南本草》
- 刺腰痛篇《黄帝内经·素问》
- 刺四肢病《类经》
- 刺要论《针灸大成》
- 刺水热穴论《针灸大成》
- 刺要论《素问悬解》
- 刺腨方《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刺要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刺手《中医词典》
- 刺腋痈数《黄帝内经太素》
《黄帝内经太素》
- 前言
- 卷第一摄生之一(佚)
- 卷第二摄生之二(卷末缺)
- 卷第三阴阳
- 卷第四(佚)
- 卷第五(卷首缺)
- 卷第六(卷首缺)
- 卷第七(佚)
- 卷第八经脉之一
- 卷第九经脉之二
- 卷第十经脉之三
- 卷第十一输穴
- 卷第十二营卫气
- 卷第十三身度
- 卷第十四诊候之一
- 卷第十五诊候之二
- 卷第十六诊候之三
- 卷第十七证候之一
- 卷第十八(佚)
- 卷第十九设方
- 卷第二十(佚)
- 卷第二十一九针之一
- 卷第二十二九针之二
- 卷第二十三九针之三
- 卷第二十四补泻
- 卷第二十五伤寒
- 卷第二十六寒热
- 卷第二十七邪论
- 卷第二十八风
- 卷第二十九气论
- 卷第三十杂病
- 重身病
- 温暑病
- 四时之变
- 息积病
- 伏梁病
- 热痛
- 脾瘅消渴
- 胆瘅
- 头齿痛
- 颌痛
- 项痛
- 喉痹嗌干
- 目痛
- 耳聋
- 衄血
- 喜怒
- 疹筋
- 血枯
- 热烦
- 身寒
- 肉烁
- 卧息喘逆
- 少气
- 气逆满
- 疗哕
- 腰痛
- 髀疾
- 膝痛
- 痿厥
- 泄
- 如蛊如妲病
- 癫疾
- 惊狂
- 厥逆
- 厥死
- 阳厥
- 风逆
- 风痓
- 酒风
- 经解
- 身度
- 经络虚实
- 禁极虚
- 顺时
- 刺疟节度
- 刺腹满数
- 刺霍乱数
- 刺痫惊数
- 刺腋痈数
- 病解
- 久逆生病
- 六腑生病
- 肠胃生病
- 经输所疗
- [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