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络刺

《黄帝内经太素》书籍目录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六第三十九《血络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一第十四。

黄帝曰:愿闻奇邪而不在经者。岐伯曰:血络是也。

邪在血络奇络之中,故曰奇邪也。

平按:“经者”下,《甲乙》有“何也”二字。

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出黑而浊者,何也?血清半为汁者,何也?发针而肿者,何也?血出多若少而面色苍苍然者,何也?发针面色不变而烦闷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

刺络有此八种之异,请解所以也。

平按:《灵枢》“血出黑”作“血少黑”。“血清半为汁者”《灵枢》、《甲乙》作“血出清而半为汁者”;“血出多若少”《灵枢》、《甲乙》作“若多若少”。“烦闷”《灵枢》作“烦悗”。“多出血”《甲乙》作“出血多”。

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

脉中气多血少,血持于气,刺之气血俱出,其血先虚而复脱气,气血俱夺,故仆也。

平按:“盛”《灵枢》、《甲乙》作“甚”。

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之。

阳气多者其血滑,刺之血射。此为阴气多者,阴多为涩,故“阴”字错也。

平按:“射”下,《素问》、《甲乙》无“之”字。

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

热气久留蒸,故血黑而浊也。

平按:“蓄积”《灵枢》作“畜积”,《甲乙》作“积蓄”。

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

新水未变为血,所以别行。旧水留而泻,以为水肿

平按:“未合和血”《甲乙》作“未和合于血”。

阴气积于阳,则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

阴气久积阳络之中,刺之阴血涩而未行,阳气先行,故肿。

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写,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面苍然。

得,遇也。阴阳成和则表里相持,未合刺之,故俱脱离,所以脱色面色青。

平按:“写”下,《灵枢》、《甲乙》有“之”字。《甲乙》“写”作“泻”。“苍然”《灵枢》作“苍苍然”。注“成”,袁刻作“咸”,亦通。

刺之血多,色不变而烦闷者,刺络中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闷。

刺络血者,邪尽血变。血多其色不变,其心闷者,以其刺属脏虚经,阴气有脱,致使心闷也。

平按:“血多”《灵枢》作“血出多”。《甲乙》无“血多,色”三字。“中虚经”《灵枢》、《甲乙》作“而虚经”。

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弗能虚也。

阴阳相共受邪为痹,是为阴阳俱盛,故出血不虚也。

平按:“外注于络”《甲乙》“外”上有“而”字。

黄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脉盛者,坚横以赤,上下无处,小者如针,大者如□,即而泻之万全。

相,候也。阴阳俱盛,其候如何?阴阳内经盛溢,必注于络,故候坚横盛络泻之,万全者也。

平按:《灵枢》、《甲乙》“无处”作“无常处”;“如□”作“如筋”。“即而泻之”《甲乙》作“刺而泻之”。

地无失数,失数而反,各如其度。

数,理也。若失理而反取者,各如前之度。

平按:“地”《灵枢》、《甲乙》作“故”。“反”《甲乙》作“返”。

黄帝曰:针入如肉著者,何也?岐伯曰:热气因于针则针热,热则肉著针,故坚焉。

肤肌气热,故令针热,则肉著转之为难,可动针久留,热去针寒,自然相离也。

平按:“针入如肉著者”《灵枢》作“针入而肉著者”,《甲乙》作“针入肉著”。注“肉著”,袁刻误作“内著”。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黄帝内经太素》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黄帝内经太素》书籍目录
  1. 量络刺《黄帝内经太素》
  2. 亮卿令爱右目红肿《孙文垣医案》
  3. 量缪刺《黄帝内经太素》
  4. 亮度法《动脉粥样硬化》
  5. 量气刺《黄帝内经太素》
  6. 两组资料样本均数的比较《医学统计学》
  7. 量气法《临床生物化学》
  8. 两组资料的比较《预防医学》
  9. 量顺刺《黄帝内经太素》
  10. 两组资料的比较《医学统计学》
  11. 量同身寸法《普济方·针灸》
  12. 两组等级资料的比较《医学统计学》
  13. 量同身寸法《炙膏肓腧穴法》
  14. 两足无痘及足冷《奇效简便良方》
  15. 辽东都尉所上丸《备急千金要方》
  16. 两足痛如刀割《奇效简便良方》
  17. 辽夏金元军事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18. 两眦疾病《中医眼科学》
  19.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20. 两眦赤脉歌《医宗金鉴》
  21. 辽夏金元卫生保健《中国医学通史》
  22. 两种紫外线照射法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理疗学》
  23.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24. 两种歌《伤寒百证歌》
  25. 辽夏金元医学家传记《中国医学通史》
  26. 两种单基因病或性状的遗传规律《医学遗传学基础》
  27. 辽夏金元医学著作《中国医学通史》
  28. 两阴交尽《思考中医》
  29. 辽夏金元中外医药交流《中国医学通史》
  30. 两颐、金匮、风门论歌《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31. 疗百疾延寿酒《中藏经》

《黄帝内经太素》